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央视财经跟随“走村直播看脱贫”的大篷车,二十多天里我去了三个不同省份的城市做了扶贫报道,见证了不同地区不同扶贫方式的脱贫成果。
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小艾草成为脱贫大产业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蕲春县是我去到的第一个报道地点,走进蕲春,四处散发艾草的清香,蕲艾产品成为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必备用品,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蕲艾的历史和用途是我最大的感受。当时正值酷暑和防汛的关键期,党员干部要在24小时不间断在江边寻堤,当我问到他们日夜坚守身体能否吃得消,夜间守堤坝蚊虫是不是很多,他们笑着说都是贴着艾灸贴来缓解疲惫,涂着艾草制作的防蚊液去寻堤的,在蕲春,线上线下蕲艾产品交易如火如荼。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可如果将时间倒回2015年之前,那时候蕲春还是个贫困人口大县。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其中蕲春就有700余种,而艾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药材,在当地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然而蕲春虽然有种植中药,却没有发展加工产业。近几年来,蕲春结合当地的艾草优势,大力发展蕲艾产业完整产业链。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艾草的积极性,政府实行艾草最低收购价,种植户江欢告诉我她今年增加了10亩的种植面积,今年的最低价格是每斤11元,这个价格相比其它地方的市场均价格要高出数十倍,并且农闲的时候还能在蕲艾加工厂干活,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家里人还有去当艾灸师收入也非常可观,蕲春艾灸疗法非遗文化传承人韩善明在采访中透露现在艾灸是一人难求,全县共办了70多期培训班,培训了3000多名艾灸师。现如今,蕲春有3万农户种植艾草,艾草企业达1800多家,蕲艾产品有1000多个品种,产值超过百亿元,带动了10万人就业,帮助了全县3万多人脱贫,小艾草成为脱贫的大产业。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有朋友知道我在蕲春出差,给我发她用过的艾草精油图片,说体验特别好但因为销售火爆一直都订不到货,让我帮忙在当地问问能不能买到,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成员李小云在节目中点评时所说“扶贫产业一定要有市场的需求,要靠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展开,产业扶贫是向贫困地区输入一种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蕲春县把艾草产业包装成一个品牌,通过品牌在可持续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可持续的供给”。
“富口袋”又“富脑袋”:小画笔画出致富梦
【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无独有偶,在江西省抚州市的黎川县通过陶瓷煲以及胭脂柚、食用菌等多种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日子富裕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也很富足。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远山如黛、近水清涟,白墙灰瓦、花草相依,在宛如一副油画的三都村文化长廊里,我看到了有老师正在进行油画培训,培训对象不是外来写生的油画爱好者,而是本地村民。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上海知青开办油画培训班,从此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带出一批当地农民画师,画油画成为当地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通过像这样的免费培训,全县累计有200余名贫困户拿起画笔脱贫致富,目前黎川有3000名油画师,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油画年产值达2.6亿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油画之乡。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三都村的老街上方是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在这条小巷里不仅有油画展览室,还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数字影院,村民可以来看看书下下棋,听听乐队演奏陶冶情操、学习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增长见识。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一间矛盾调解室,村民之间的小摩擦、小问题都有了一个可以坐下来慢慢沟通的地方,大家在当地乡贤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扶贫先扶智,在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扶贫的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旅游扶贫让古道焕新生:非遗变脱贫致富成产力
同样是文化,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了脱贫致富的生产力。始建于秦朝的潇贺古道曾经是南北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沿途保留了众多古村,其中有三分之一在富川境内。我去到的岔山村,是潇贺古道进入广西第一个村,得交通之便,岔山村一度是潇贺古道上一个著名的驿站。然而随着交通中心和交通干线的转移,曾经喧嚣的岔山村渐渐无人问津。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不过从2016年开始,岔山村结合当地的瑶族文化和特色美食,发展乡村旅游业,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张张靓丽名片,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蝴蝶歌、芦笙长鼓舞,还有瑶族织锦,是瑶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技艺,织锦是用大山里天然植物和中草药材制成各色染料,染好后在泥土中埋三天,这样就不容易褪色,随着村里旅游的发展,织锦也成为了游客的抢手货,还有手工制作的芦笙和长鼓,不仅是舞蹈的道具,还是工艺品,一个可以芦笙可以卖到一千多元。
蕲艾产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丨袁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文章图片
富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炸粿条,是油茶的神仙搭配,2016年,岔山村成立了油茶合作社,油茶、米豆腐、梭子粑粑这三样美食,成了岔山打响旅游经济的第一枪。
一位油茶店的老板告诉我,过去她是村里贫困户,种植烤烟是主要收入来源,而现在,店里一年的利润有6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还买了房买了车,说起未来的规划,她的眼里满是期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