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新旧款细节对比,一文看懂WH-1000XM4比M3强多少
如果只是看外观,那么WH-1000XM4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但如果你沉下心来看看内在,相较于WH-1000XM3而言WH-1000XM4的升级还是可圈可点的。文本主要通过WH-1000XM3和WH-1000XM4的对比来更直观地体现升级点,希望可以给各位提供参考。
文章图片
为了方便阅读,下文MDR-1000X简称“M1”、WH-1000XM2简称“M2”、WH-1000XM3简称“M3”、WH-1000XM4简称“M4”。M1、M2偶尔提及,可以让各位更好地理解索尼在这款系列产品的思考,不是主要对比对象。
【 新旧|新旧款细节对比,一文看懂WH-1000XM4比M3强多少】外观:总体不变,细节升级
文章图片
从收纳盒来看其实很难看出区别,设计和材料完全保持一致。而且无论是M3还是M4都有上面的两种颜色。当然,细心的你会发现拉链的拉头颜色有区别,这里跟产品有一定呼应,下文提及。
文章图片
内部设计结构M3和M4都采用类似的设计,内部可以收纳耳机线、Type-C充电线。
文章图片
相较而言,M1和M2的包装设计则因为不方便收纳线材而饱受非议。比较有延续性的是因为定调商务,索尼从第一代开始一直给耳罩式1000X用户标配飞机插头转接口。
文章图片
机身本体方面,乍看之下是看不出端倪的,因为整体的ID结构没有大的变化,甚至每个结构的表面用料、涂层、皮革都保持一致,更多是细节上的优化。
最显而易见的是头梁的弧度有所改变,体验上也会出现细微差别 —— M4受力会更加均匀一些,可以坚持更加长时间的佩戴,但其实M3在这方面的优化已经做得足够好,相较于M2到M3革命性的进化,M3到M4在舒适度方面的提升比较细微。
比较隐性的改变在于SONY LOGO、拾音麦克风外部烫金圈的地方,M3采用的颜色偏向金黄,而M4用的颜色偏向于铜黄 —— 这个颜色与包装盒中拉链的拉头是对应的。
文章图片
M4 在耳罩内新增了一个红外线传感器,这是在前三代产品都没出现过的,具体功能会在下文详细描述。
文章图片
更隐性的一处改变在NFC的标签,从之前的平板印(柯式印刷)改成了钢印。钢印出来的优点就是一体性更强且LOGO存在时间可以更持久。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3年前的M1,NFC LOGO已经有点暗淡了。
文章图片
进一步细枝末节的变化就是降噪功能键的描述,从之前的“NC/AMBIENT”变成了“CUSTOM”,按钮本身的功能会发生一点改变。上图里也比较直观地能看到耳垫的区别,但我认为是一种误区 —— 如果同样是M3甚至之前M2、M1的用户,刚切换M4的时候很可能也会有一种“耳垫”更厚的错觉,然而新机的海绵饱满程度自然是比用了一段时间的旧机器要高的,实际上两者耳垫厚度如果使用状态一样的话,相差不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看一下重量,差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吧?
降噪:硬件不变,算法升级
从硬件层面来说,M4上用的降噪芯片QN1与M3、WI-1000XM2是同款,但官方表示“采用了新算法”。
从M1进入降噪领域、M2自动识别气压和支持动态感应、M3采用独立降噪芯片进一步降低高频噪音,似乎给M4留下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多。
其实不然,进步还是有的,只不过一部分群体没有遇到对应场景,感知不强罢了。得益于全新的蓝牙芯片(联发科MT2811),M4可以更好地发挥QN1带来的降噪效果 —— 蓝牙5.0带来的不仅仅是更稳定的连接和更低的功耗,最重要的是强大的算力可以让M4不需要像M3一样在功能上存在诸多妥协。
其中M1、M2乃至M3都有一大妥协就是”开启环境降噪的同时通话不友好“的问题(别以为只有打电话场景,跟朋友开黑打游戏也是同理的),如果用户开启了降噪功能,自己说话的时候对方总是会抱怨听不清。索尼每一代都在优化该问题,但到M3还是会间歇性出现 —— 现在,经过测试,M4很稳。
文章图片
个人猜测是芯片算力的提升,可以轻松处理多个麦克风的工作流。
当然,单纯从降噪效果来看,M4和M3相差并不大,虽然没有令人兴奋的提升,但依旧保持目前降噪耳机行业的一流水准。这大概就是索尼敢于包装上贴”业界盛名的降噪技术“的底气之一吧。
实际使用过程中,M4的降噪究竟如何?以我日常通勤为例,戴着耳机进入地铁、公交这种低频路噪为主的环境后开启NC,会形成极大的反差 —— 以至于广告片中那种令人“置身事外”的感受会直接降临到身上。WH-1000XM4的降噪效果,将轰鸣的地铁列车噪音降至最低,这也使得由噪音带来的焦躁感瞬间全无。三频的降噪能力在行业里都是上流水准,但相较于对低频过滤的强度而言,或许是场景校对的问题,对于高频的过滤会有少许不足,例如公交途中的尖叫声和外面刹车盘摩擦的声音依然听得到(虽然削弱了很多)。
音质:上限不变,能力升级
以前M1刚面世时期,不少人打趣“降噪无音质、无线无音质”,受限于技术因素,无线传输的带宽问题、降噪中麦克风的并发问题都会影响音质的发挥,其实到M3时代已经有了好转,但算力不足不得不妥协(例如用户开启LDAC/DESS后无法使用均衡器等等)。
文章图片
如今DESS HD升级成DESS Extreme。官方表示通过与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共同开发的Edge-AI技术,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实时提升数字音频品质。
DSEE Extreme对于iPhone 和不支持 LDAC的设备更加友好,可是我的手机本就支持LDAC,因此在低品质音乐上的加成没有太多感知,蓝牙耳机只要支持LDAC这个最高传输速率3倍于普通蓝牙的技术之后,已经可以达到有线连接(3.5mm接口)的音质水准。
实际听感如果都是在默认的情况下M4和M3的听感差别不大,之前如果想要使用自己喜欢的均衡器风格,只能回退到SBC连接,很是让人难受。但现在开启LDAC/DSEE下可使用均衡器,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文章图片
近期喜欢听王若琳、小野丽莎的嗓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小野丽莎翻唱的《Fly me to the moon》为例,一人一琴为主,萨克斯为辅,对于三频的要求其实也很高,M4的高频中频表现很满意,但遇到比较连续的低频(手鼓)会稍稍有一些闷。会不会是M4低频退步?抱着求证的心态听周董的《发如雪》,开局的架子鼓声依旧很稳,这让我陷入了沉思。
交互:变化巨大
M4和M3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机交互,M4主打的“智能免摘”和“AI自适应声音控制”相较于之前的交互系统属于革命性升级。
文章图片
智能免摘对话
”智能免摘对话“属于之前”快速提醒“的升级,就是M1到M3用手捂住右边耳罩临时开启环境声,方便跟人简短交流的解决方案。同样的情况下,M4不需要你用手捂住耳罩了 —— 直接说话就行,不仅直接变成环境声模式,而且音乐会自动暂停(M1到M3的方案是变小声之后继续播放)。
文章图片
担心距离你很近的路人发出声音而误触发“智能免摘对话”?经过测试误触发难度极高,除非极为亲近的人即将亲吻脸颊的距离,否则基本不可能误触发。个人猜测是利用拾音麦克风识别声音的方向,识别用户发音的方向再开启功能即可。
文章图片
“智能免摘”可以应用的场景非常多,例如这一次差旅途中,机舱里乘务员询问要什么饮料、选择什么餐食的时候,我不需要摘下耳机,直接说话即可轻松交流。沟通结束后自动降噪,享受个人静谧空间。(感叹一下M4对于飞机发动机噪声的过滤性是真的强…)同理,在咖啡店里点单、与同事简短的交流都无需取下耳机,M4可以为你自动暂停。
佩戴检测
”佩戴检测“是基于上文提到的红外线传感器打造的,灵感来源可能是TWS耳机,当然哪怕在头戴式耳机领域,索尼也并不是第一家使用的。作用很简单,需要长时间跟别人交流或者不想戴耳机的时候只需要摘下耳机,手机正在播放的音乐和电影都会自动暂停(戴上耳机会自动继续播放)。
文章图片
让马大哈开心的是M4还支持自动关机,此前的M1、M2、M3要触发自动关机必须断开蓝牙。如今”佩戴检测“功能识别到用户没有戴耳机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否连接蓝牙都会自动关机。我曾经有过忘记关机放了一晚上电(一直在播放歌曲)的尴尬,第二天起床发现耳机没电了,只能在高铁里抓狂。
”佩戴检测“还支持防误触功能,M1、M2、M3摘下耳机后如果蓝牙没断开,控制面板依旧是激活状态,无意间还是可能不小心碰到控制面板,酿成尴尬或者困扰。M4识别到没有佩戴之后会锁掉耳机的控制面板,非常贴心。
文章图片
反正在使用M4之后我再也不用去长按关机了,通勤结束回到家里直接挂上手机架,关闭音乐软件这个操作都不需要做,反正会自动关机。
双设备连接
刚进入HeadPhone Connect APP的时候发现M4竟然可以连2个蓝牙,有一种“接收端翻身做主人”,曾几何时耳机只能被别人选,现在也可以选别人了……感动常在。在连接2个设备(比如1台手机、1台电脑)的时候,两者都可以直接输入,但是不能同时输入。也就是说我用电脑听歌的时候想切换到手机听歌,需要暂停电脑的播放之后再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才行。
文章图片
对于双机党而言这是十分方便的,一台手机在看视频,另一台手机来电,只需要暂停视频,双击M4的控制面板就可以直接接听来电 —— 你甚至连来电手机都不需要掏出来。
可惜的是,受限于当下技术,“双设备连接”功能和LDAC互斥。万幸的是,使用“双设备连接”并没排斥DSEE Extreme。
可选择的CUSTOM按钮
“CUSTOM”翻译过来就是客制化,除了默认的“降噪/环境声”开关之外,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逻辑,目前Android端支持Google和Amazon的语音助手,iOS端支持Siri,便于人机交互。
文章图片
总结:细节升级,让舒适度更进一步
在“无线耳机&支持降噪&支持通话降噪&支持折叠收纳”这个限定之下,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索尼。能看到这里相信你对于这两款耳机还是都感兴趣的,既然是对比横评自然是需要给出“有了M3是否要换M4”或者“现在买便宜的M3还是买贵一些的M4”这类问题的建议。
购买动机永远因人而异,可以结合上文自行选择,此处我给出2个普适性建议:
1、只是有通勤降噪需求、日常电话不多、对于便利性功能(比如摘耳机自动暂停/关机、智能免摘对话)没有要求的,M3会更适合你。
2、双机党、细节控、对于均衡器有较高要求、经常接电话、对便利性功能、佩戴舒适度比较在乎的,M4则更加适合。
- 小酌|周末在家小酌一杯,来看看这几款入门级别的好酒
- 小当家|那些年5款消失的方便面,你吃过几种,全吃过的孩子都上学了!
- 盘点|盘点国内“最烈”的5款白酒,俗称一杯倒,闻着都上头,全喝过的是“酒仙”
- 龙山泉啤酒|中国酒劲最大的十款啤酒,号称啤酒中的“闷倒驴”,排名不分先后
- 喜欢|7款下饭菜品,豆豉口味总有一款你喜欢的!
- 简单|简单食材、简单制作、5款美食合集。看看你喜欢吃哪一个?
- 嫌弃|女生嘴上说着喜欢,其实很“嫌弃”的4款零食,男生别送错了!
- 吃光|媳妇做的这3道海鲜下酒菜,秘密不在于配方,细节决定是否被吃光
- 自由|实现你的早餐自由!松江首辆“逸小兔”餐车来了,49款早点优惠中
- 饼干|不是我夸张,这款无需烤箱的核桃香蕉饼,比任何饼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