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舌尖上的节约”渐成风尚


建议|“舌尖上的节约”渐成风尚
文章图片
马应彪在前台忙碌着。本报采访人员 张洪旭 摄
建议|“舌尖上的节约”渐成风尚
文章图片
印有“光盘行动”标语的海报随处可见。
本报采访人员 张洪旭 程宦宁
“昨天的泔水只有多半桶,这说明浪费的现象确实减少了不少。”一大早,马玉林推着垃圾桶,向定点投放环卫垃圾车走去。
马玉林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卡路特色炕锅肉老砂锅”饭店的一名服务员,采访人员走进这家饭店看到,门店内外醒目的地方均张贴了印有“厉行节约,文明就餐”等标语的海报,每张餐桌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小桌牌,桌牌上印有千古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家的量大,两个菜就够吃了,不够你们再加。”在这里吃饭,服务员都会为客人做这样的提示。老板马应彪介绍,自2019年开店以来,来吃饭的多半是外地游客,游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新鲜感,特别是对当地特色美食,看到没吃过的菜,都想尝尝,但往往是点了一大桌,啥都想尝尝,结果啥都没吃完。“造成的浪费,看着都心疼。”
针对浪费严重这一现象,马应彪花了不少心思。点菜时,马应彪要求服务员必须要做到“一提示、一建议”,提示客人“我们提倡光盘行动,吃不完可以打包。”而后根据就餐人数,服务员会给出具体建议,一般是建议几个人就点几个菜,比如,三个人,服务员会建议客人点三个菜,要是四个人,就会建议点三个菜加一个汤,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量浪费。“多数客人都可以理解我们的做法,很多客人还会说老板这人挺实在。”马应彪笑着说。
“我们提倡打包,但是游客一般都是住酒店,酒店热菜不方便,打包回去的饭菜没办法加热,一样吃不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应彪也想了“招儿”,他把当天客人打包的饭菜贴上标签,放到后厨的冰箱里,第二天客人过来,说出标签号,店里会提供免费加热,这样就可以不浪费,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游客的点赞。
“有时候客人吃不下一碗米饭,但又想吃点主食,老板为了不浪费,便会盛半碗米饭直接送给他,不收费。”马应彪的做法也得到了食客们的肯定。
跟随马应彪来到后厨,炒锅、油锅、烤箱、大冰柜等基本设备摆满了厨房。冰柜旁一张桌子上放着的一些碎馍馍和不完整的饼子引起了采访人员的注意。“平时服务员会把当天客人剩下的馍馍、饼子等食物挑出来,放在这里晾干,第二天,对面巴音村的村民马占财会将这些馍馍饼子取走,再喂给他家的羊吃,这样做,也是为了不浪费。” 厨师马国福说。
在马应彪看来,随着倡导文明就餐,提倡“光盘行动”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往游客讲面子、讲排场,点的多、吃得少的现象逐渐减少。“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种粮食,对于粮食我有更加特殊的情怀,记得小时候,要是浪费粮食被爷爷发现,会受到很严厉的批评。现如今,我们不在乎客人一桌点了多少钱,而更在乎客人点的食物吃完了没有。”马应彪说。
【 建议|“舌尖上的节约”渐成风尚】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