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礼--酒店也下乡

前几天 , 渭北农村老家一个亲戚女子出嫁 , 我和爱人刚好有时间出门走亲戚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现在城市农村结婚豪车成排、酒店大摆、请柬成群、司仪主持……煞是热闹 , 也是向标准化、程序化发展 , 好像工厂流水线似的 , 虽看起来热闹 , 但也缺少很多传统的气氛 , 有失有得吧 。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 , 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 , 村里的年青人结婚 , 家里很早就要准备啦 , 当时做为结婚陪嫁 , 最少娘家要陪十床或八床被子、床单(这也是看结婚陪得多不多的一个标准 , 我结婚时丈母娘陪了好像八床被子 , 看来能用一辈子 , 不过农村种棉花 , 绝对不用操心现在市场的黑心棉啊) , 再者陪些洗脸架、脸盆等日常用品 。 八九十年代后陆续出现陪三金、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衣柜等 , 现在农村也开始陪嫁电脑等高档家电用品 。 记得我曾经给大伯的孩子接过媳妇 , 那时村里的十几个年青人骑着自行车带着我 , 有时还有村里的拖拉机(那可是生产队的 , 属于公车私用 , 呵) , 到了女方家把媳妇接出来再用自行车带着回到男方家 , 当然路上带媳妇的年青人当然要在路上有点耍头 , 要么路上累了歇一歇 , 要么自行的轮胎气有点少啦 , 要么自行链子掉了 , 当然媳妇掏一个手帕就解决问题啦 , 现在可能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 用手帕可能不解决问题啦 , 需要人民币啦 。

男方家 , 当然全村人都帮忙 , 那时的农村人 , 七八十年代时 , 出外打工还没有形成热潮 , 村里人很多 , 每家每户都最少过了一个人帮忙 , 搭棚的、烧锅的、切菜的、端盘的、拾馍的、接礼的、涮锅碗的、倒水的…… , 在总管的带领下各司其责…… , 村里所有的人关系非常融洽 , 流行点说就是和谐 , 现在不一样啦 , 村里人也少啦 , 成了留守村 , 村里是一些留守儿童、老人啦 , 村里人过个婚丧嫁取之事 , 找个帮忙的人都难找 , 有时还需要雇专门的人来帮忙 , 尤其是城里人更是困难 , 这也是和谐社会目前最缺少的东西啦 。 媳妇接到家的时候 , 村里人还要给男方的父母亲脸上涂上锅灰 , 黑黑道道给亲戚朋友道谢 。 婚席散了 , 天也晚了 , 晚上就属于村上年青人耍媳妇啦 , 要连耍三晚上呢 , 那时可真来真的 , 如果新郎新娘按村里年青人要求的去做 , 那可真要挨板子的 , 也不知道那时年青人为什么这么有劲有时间 , 也许现在是经济时代啦 , 村里年青人也少啦 , 结婚晚上也没有耍媳妇啦 , 吃完饭喝完酒 , 各自回家 。

这个村子的结婚风俗相对来说还有点农村味道 , 新娘的轿车到了门前 , 在新娘没有下车前 , 男方家里的父母、叔伯、婶婶等进行化妆、脸上涂上彩色 , 头上带个各类纸帽子等 , 手里拿着枣、核桃等 , 围着轿车又转又跳后 , 才能把新娘接出来……… 。

今天这个村子的结婚也有一大特点 , 就是酒店下乡 , 可能大家说国家有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文化下乡之类 , 还没有听说酒店下乡呢 。 原来是这回事 , 现在农村过事也比较简单(原因就是前面所述) , 有些脑子机灵的人就感觉到市场机会来啦 , 把类似部队的野战炊事餐车也带到乡下啦 , 农村人家里人过事 , 当家提前和酒店商量好 , 如城里酒店一样 , 分包席和点菜两种 , 包席即一桌多少钱上多少道菜 , 点菜即是按你自己点的菜算钱 。 办事当天 , 酒店老板就开着“野战餐车”就下乡啦 , “野战餐车”配有“厨师长”、厨师、服务员等若干人 , 桌椅、碗盘、碟勺等一应俱全 , 当家的任何事也就不用操心啦 , 当然做的饭菜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 和酒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