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1963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新中国外交史上至关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发,开始了对亚非欧14个国家、为期两个半月的友好访问。正是在这次访问期间,周总理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周总理出访亚非欧,在埃及金字塔前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在个别境外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有一家外国媒体报道在报道周总理此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出访,几乎无一例外地乘坐自己国家生产的飞机。而周总理出访时乘坐的,是一架从荷兰租赁的客机。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周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期间,照片后面的飞机为包租的荷航客机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松花江1号、和平401号等小型客机的研发。但小型客机无论是在载客人数、飞行时间,还是安全性能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跨国航空的要求。直到1970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上海时表示,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上海的工业基础,可以开始着手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研制了。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向上海市委下达了指示:尽快为周总理设计一架专机。接到指示后,上海方面立刻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地点就选在上海静安区的延安饭店。因为这项任务是在1970年8月下达的,所以这个项目也被称为708工程,飞机代号“运-10”。就在708设计组成立的当天,工程负责人特地向周总理申请,必须把一个名叫马凤山的人调过来。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马凤山
马凤山,时年41岁,当时担任西安飞机设计所副所长。他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曾亲眼目睹了日本飞机在中国的狂轰滥炸,他立志掌握航空技术,报效祖国。高中毕业后,马凤山投考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人才。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那么,马凤山为什么会成为708设计组指定的专门人选呢?这就不得不说起航空工业领域人人皆知的“马凤山笔记”。
1959年,为了加强我国的防空能力,航空工业局组织人员,尝试对苏联的图-16轰炸机进行仿制。为了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中苏双方签订协议,并且由马凤山带队,前往苏联喀山飞机制造厂考察学习。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马凤山在苏联考察航空工业企业(右三为马凤山)
在这次考察学习期间,专家在作讲座报告时一再强调说,课堂上讲的这些你们不用记,这些资料会全本发往中国。因此,绝大多数同志也就放下了手中的笔,只管专心听讲了。可是,等回到国内后,大家左等右等,相关的资料却迟迟没有发来。
通过我国驻苏大使馆的正式外交交涉,苏联方面解释,图-16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轰炸机,它的主要设计工作是由图波列夫设计局和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完成的。喀山工厂只是图-16的一个复制厂,并没有飞机的设计权。因此,他们无法将全套资料交给中国。
【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马凤山从随身携带的书包里,翻出来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又大又厚,是当时苏联生产的一种软皮学生练习本。大伙翻开一看,里面用秀美整洁的字迹,记录了大量图-16飞机的总体、强度、试飞等各类关键数据和计算方式。这个笔记本里面全都是马凤山在苏联学习期间记下的笔记。原来,马凤山在去苏联考察前自学俄语,做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他专业功底深厚,因此,他在听课的时候能慧眼识珠、抓住关键,象海绵一样将所有的重要数据,几乎全都记录下来。
马凤山|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与一个人的笔记有如此关系
文章图片
马凤山与沈阳122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合影(前排左二为马凤山)
从此之后,这本“马凤山笔记”成了深藏在保密室中的绝密级文件。设计员要经过政审和层层审批,才能一睹芳容,而且,这本笔记绝对不允许在外过夜,也不准摘录。在中国仿制图—16的科研工作中,这本“马凤山笔记”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马凤山作为周总理亲点的人选,从西安奔赴上海,投入“运-10”项目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