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文章图片
“食得系福,着得系禄。四大酒家,人人听到耳都熟。手掌咁大只鲍鱼(南园)食到嘴都喐;江南百花鸡(文园)胜过食龙肉;鼎湖罗汉斋(西园),一味清香无口浊;大翅(大三元)更名扬,六十元有价目……”这是20世纪前半叶广州流传的一首有关“四大酒楼”的歌谣。
其中,文园的“江南百花鸡”,据说是一道“初尝惊艳,百吃不厌”的名菜。广州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各家老店相关名菜众多,这道菜何以能高标高举,广为传唱呢?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文章图片
还原后的“江南百花鸡”将出现在金秋诗会上。
在杨柳主编的《羊城后视镜》中,对“江南百花鸡”有着详细的记载。其做法是选用原只靓“鸡项”(未下蛋的雌鸡),斩下鸡头鸡翼后,拆骨去肉,留用完好的鸡皮,酿上鲜虾肉为主、爽滑美味的“百花馅”,猛火蒸熟后斩件砌回鸡形,拼上鸡头鸡翼勾芡上席。
在本月23日即将举行的“镇海楼之夜——‘留住乡愁’金秋诗会暨‘消失的名菜’首发仪式”上,“江南百花鸡”将和众多“消失的名菜”一道登场亮相,伴着诗歌的吟诵,在良夜中、名楼前,进行一次广州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探寻之旅。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文章图片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当时文园被设计成独具韵味的花园式庭院,中间开凿出一个大水池,池中遍植荷花,周围多种菊花,夏日荷香拂面,秋日菊荣醉人。池侧的主楼称为汇文楼,大小房间俱全,摆上酸枝家具,挂上名家字画,储以文房四宝,可文人雅集,可洽谈商务。
朱晓秋说,从他们考察广州早期美食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很多名店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不同的配搭,开门迎客,皆大欢喜。比如太平南路的陆羽居酒家,推出多种价位的整桌筵席,十五元的组合里就有“蟹蓉燕窝”“鹅肝雀片”等听起来很上档次的菜式。他家的广告单上还特别写明:“实事求是,不尚浮夸”“价钱与味道,都应研究”。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文章图片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说起此次镇海楼之夜中推出“消失的名菜”的初衷,朱晓秋说,有时会想找寻一下那些地道的老广州味道,找寻那些过去常见、现在却因种种原因而很难找到的著名菜式。于是他们从20世纪早期的老菜谱中寻得线索,与中国大酒店的老师傅们携手,经过无数次试验,一道一道地还原了多道“消失的名菜”。
即将于10月23日举办的广州博物馆品牌活动“镇海楼之夜”,将在灯火璀璨的镇海楼下夜间进行,通过音乐、诗词、舞蹈、粤语童谣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串联,将饮食文化和岭南风味相结合,情景交融,切实感悟岭南文化情怀。
名菜|“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文章图片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以《镇海楼赋》为底本电子化展现的动态画卷
活动开场,将以广州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卢子枢、陈恭尹书画合璧的《镇海楼赋》为底本电子化展现的动态画卷作为开场,展现镇海楼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作为广州城标,自明洪武年间由朱亮祖始建镇海楼以来,历代名人雅士,登楼赋诗、作画、写赋不绝如缕,留下了无数佳作名篇。《镇海楼赋》即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篇。
竹枝词、童谣、吟唱广州的诗歌在夜色中回荡
这场金秋诗会里,我们还能听到那些优美的广州竹枝词。竹枝词本源于民间歌谣俚曲,明清时代经由文人墨客的发掘加工,逐渐形成一种清新别致,以反映民情风俗、城乡风物为主的艺术形式。它们带有诗的韵致,又多了几分民间气,仿佛从河汊间、山林里飘来,带着瓜果香、鱼虾味,让人想起那些笑意盈盈的船娘、虾仔、樵夫、山民。
在“原址”的情境中得到某种特殊的文化体验
此次“诗会+美食文化挖掘成果展示”的组合,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的博物馆文创的一种新形式。“镇海楼之夜”其实算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创开发模式,让观众能在一种“原址”的情境中得到某种特殊的文化体验。
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不再被一层厚厚的馆墙区隔,越来越多地共享空间、分享创意、互换身份。这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进阶的表现,也是观众欣赏水平提升的必然。广州的博物馆、广州的夜经济、广州的文化,必将在这样互促互进的螺旋上升中快速进化。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卜松竹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