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
茶是什么?禅是什么?茶禅又是什么?
本是一片挂于枝头、沐浴雨露甘泽的树叶,因被风吹落,潜游于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便成就了“茶”。
本是一团绕于心头、纠缠如麻的心绪,为静坐所梳理,洗涤去杂思,修得了灵的智慧,于是,便生发了“禅”。
“茶”“禅”合称“茶禅”,又名“茶道禅”或“茶事禅”,即在饮茶的过程中参禅,被佛教禅师视为一种参禅悟道的修行法门。
日本江户时代寂庵宗泽禅师的《茶禅录》有云:“茶意即禅意。故禅意之外无茶意。若不知禅意,亦不知茶意。”
禅融于茶,即谓之“茶禅一味”。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
十六世纪,日本著名茶道师千利休提出,“和、静、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四谛。主张的茶道精神是:在幽雅恬静的茶室里,主客双方互敬互爱、和和气气地品尝一杯香茗。
由此可见,茶事活动不仅具有禅的意味,同时也具有和谐的美学思想意识。
反观当下,996工作制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蕴育出了一群自称为“佛系青年”的人。相比流连于热闹喧嚣的交际场,他们更向往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更是常常自嘲其标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
当内在的平衡为外界的波涛所打破,佛系青年们体察己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其实,相比于枸杞,茶不仅同样具有养生功效,而且在意境上更接近于佛系青年意义上的“佛性”。
这里的“佛性”主要体现为:凡事看得开,不轻易因己而悲,是一种心明的智慧。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
众生皆有喜怒哀乐之情,但又有常言道“物极必反”。
为了避免哀极必伤、乐极生悲,使情绪抒发恰如其分,我们不妨参考学习茶道中的平衡艺术。
当适宜的温水冲浸着茶叶,浓缩在叶片里的汁液便慢慢渗入水中,待翻浮的叶子最终沉落杯底时,便留下了清亮的汤色,以及茶叶复苏的滋味。
这其中,有静心忍耐,也有厚积薄发;有昂扬喧腾,也有归于平静。
饮茶能使人神清气爽、消疲解乏;也能启迪人的智慧,提升人的心灵境界。
胸怀打开了,精神疏朗了,人的心境自然更加平和,也因此更有利于在人际交往中促成和谐的氛围。
茶道,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中正和谐、宁静致远的态度,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中庸》的精髓,是品茶的意境,也是一个禅的故事。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人生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品茶亦有其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一个过程。知人事如人饮茶,甘苦自知,此乃第一境界;解个中苦涩,仍沉心静候回甘,此乃第二境界;虽结庐人境,却能以茗茶修篱,回归本真,此乃第三境界。
一杯茶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不必跋涉广袤山川,呷一口清茶便可游弋心中大千;不必痴醉迤逦图景,观一枚茶心也可一窥宇宙堂奥。
品茶,绝不只是饮一杯解渴,而是一番性灵的锻造。
品茶人,自守一份宁谧,自得一方清净,自享一味清欢。
【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佛性|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