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那一日天低云暗,寒气袭人。酒楼屋檐下的旗幌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空中时有雪花飘落,也在风中狂舞不止。
委实是个围炉吃酒的好天气。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快步走进酒楼,一打帘子,跺脚抖落身上的雪,随便坐了。
三人齐名,可谓大唐东都洛阳数得着的诗坛健将,但还都是白身。无职无权,自然也无几个钱,只得向掌柜的赊了些酒,喝着暖暖身子。
随意聊天之际,耳听得靴声橐橐,由远及近,原来有十几个梨园子弟来此聚会,小二殷勤地迎将了进来。
三人不好意思妨碍店家的大生意,连忙避席相让,挪到角落里,围着一个小火炉继续吃酒。
没多久,又传来一阵燕语莺声,却见四个妙龄歌女,摇曳生姿地走进来,与梨园子弟们打着招呼一起落座。
这些人寒暄一定,各自拿出乐器调弦试音,随即演奏起了时下流行的名曲。
三位诗人相顾而笑,悄声约定:“我们都有些薄名,从未分个高下。今天旁观这些伶人演唱,谁的诗句被编成歌词最多,即为优胜。”
这时候,响起一声檀板,有位歌女按着节拍唱了起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王昌龄微微一笑,伸出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横:“我的一首绝句。”
接着,又一位歌女婉转歌唱: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轻轻舒了口气,在壁上一划:“我的一首绝句。”
然后第三位歌女曼声唱道: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笑眯眯地说:“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认成名已久,怎堪无人识玉,当下故作不屑:“这些都是泛泛之辈,也就能唱些‘下里巴人’之词。‘阳春白雪’可不是寻常人敢于尝试的。”
他的好胜之心大炽,一指尚未演唱、且姿容最美的歌女说:“待她开口,如果不是我的诗,我便终身不敢与你们比肩。如果是我的诗,你们须得拜倒座前,尊我为师。”
须臾间,那个梳着双鬟的丽人微拢云鬓、轻启朱唇,歌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王之涣瞿然而起,揶揄二人:“土包子,以为我吹牛吗!”
他们忍不住开怀大笑。
一众伶人忽闻笑声,都感到莫名其妙,走近来询问缘故,诗人们少不得解释一下。
眼见偶像本尊现身,众人大喜,竞相行礼邀请:“我等俗眼不识神仙,恭请降尊纡贵,加入我们的筵席一起尽欢吧。”
三人欣然首肯。于是并席畅谈,举樽痛饮,度过了快意的一天。
才子们身无余才,名动天下;一时争衡,千载流芳。这就是“旗亭画壁”的典故。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此番欢会过后,三人各奔前程,遭遇大不相同。
其实总体而言,王昌龄的诗歌成就最高。后世往往把他与李白相提并论,甚至有人推为“七绝第一”。
他的交游广泛,除了高适、王之涣,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岑参等名家也有来往,诗名也可以说最盛。
哪怕在一众才子之间,王昌龄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学霸,文凭最硬。
三十岁那年,就早早地中了常规科考的进士。过几年,朝廷开特科取士,王昌龄再次折桂,榜上有名。双科连捷,那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万众仰望啊。
可惜王昌龄的性格有缺陷,史书上说他“不护细行”,就是为人粗略,不注意小节。精于读书考试,拙于待人接物,个人的发展肯定不会顺利。
王昌龄仕途蹭蹬,屡次被贬。“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已经年近花甲,还在湖南担任县尉。他厌倦了乱世沉浮,决意弃官回乡。
途经安徽濠州(今凤阳),天降横祸,不知何故得罪了刺史闾丘晓,竟被其悍然杀害。
“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于非命。战火一起,人命如草芥。在酷吏的眼里,才子也不过是蝼蚁。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闾丘晓的恶行,天也不容,报应来得很快。
当时安禄山已死,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遣部将围攻睢阳城。忠臣张巡、许远困守孤城,艰苦卓绝。宰相张镐受命驰援,由于鞭长莫及,命令刺史闾丘晓赶快出兵营救。闾丘晓畏敌如虎,逗留不前。
等张镐赶到,睢阳已经陷落,张巡等人为国捐躯。
张镐大怒,击鼓聚将,喝令左右把闾丘晓拿下并处死。
闾丘晓吓得魂飞天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我家中还有亲人要养,乞求饶我一命。”
张镐森然道:“王昌龄的亲人,又该谁养?”
闾丘晓俯首无语,立刻被按倒,活活杖毙。
张镐,后世读书人都要感谢你。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王昌龄的代表作《出塞》,有人推崇为唐诗绝句的压卷之作。也有人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更胜一筹。
王之涣还有一首《登鹳雀楼》,也是我们烂熟于心的千古绝唱。可惜,他的作品散佚严重,流传至今的一共才六首诗。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少年时代的王之涣,是个公子哥,结交豪杰子弟,任侠使气。他出自太原王氏,这是魏晋直至隋唐年间的名门大族,根本不用为生计奔波。
跟普通纨绔少爷不一样,除了纵酒啸聚、击剑悲歌,豪放不羁的王之涣还有发奋向学的另一面,并且学有所成。他的诗在当时流传极广,一有新作,就被乐工谱上曲子传唱。
王之涣作为望族子弟,不耐烦在科举路上苦苦挣扎,直接荫补了衡水县的主簿。
衡水县令是李涤。李县令做了这个名士的上司,还觉不过瘾,索性把老丈人的角色也兼了,把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王之涣。
虽然做主簿抱得美人归,然而宦海风波险恶,名士脾气的王之涣终是难以适应。几年后,他遭人构陷,一怒之下,弃官拂袖而去。
和妻子李氏过了十几年优哉游哉的生活,亲朋好友不住劝说,让他再次入仕,有所作为。王之涣拗不过,又担任了县尉的职务。不久病故于任上。
王之涣的从政之路不畅,但比起王昌龄,境遇好了很多。
酒局|高层次的酒局,斗的不是酒
文章图片
三人中,官运最隆的是高适,而且还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高适早年落魄不得志,无以自立,常常要靠打秋风、借贷过日子。人到中年,在诗歌创作上有所突破,命运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时,以诗文干谒高官,是获得科举资格的重要途径。高适的诗雄奇壮阔,很被当地刺史认可,故此得以参加朝廷的特科考试,并且一举及第。那一年,他已经四十六岁了。
安禄山造反,高适在大将哥舒翰的军中担任掌书记,一起守卫潼关。哥舒翰兵败被俘,唐玄宗逃到四川,高适抄小路赶去追随效忠。玄宗沦落困顿之际,见有人来投,当然高高兴兴地封官许愿,高适就此踏上中高级官员的序列。
太子没有跟着皇帝老子躲到四川,留在灵武组织力量抵抗安禄山,并被臣民拥戴,登基为帝,即为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在四川被儿子“太上皇”,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一方面心有不甘,还想掌握大权。他发布命令,让其他的几个儿子分别招兵买马,建立军政机构,各占一方。
隐隐有架空儿子肃宗皇帝的意思。
这种劝谏是有利于肃宗的,而且料事极明。肃宗很满意,把他招到自己麾下,委以重任。高适出任淮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领兵出征,讨伐永王李璘。一介老书生,华丽转型为统帅三军的元戎。
可惜大军还没赶到,永王已经败亡。诗人的一肚子兵法谋略没派上用处。
高适五十三岁后官居高位,晚年被封为渤海县侯。他的励志生平,证明了一个朴素而颠扑不破的道理:努力,永远都不会太迟。
唐代诗歌之风大盛,官员写诗、甚至出诗集很常见。诗人做官也不少,但是难得踏进影响政局的核心阶层。按照宋人的评价,唐代一流诗人封疆拜侯的,惟高适一人而已。
那风云际会的一场酒局争竞,永为后人铭记。三人别后的各自境遇,也值得后人深思。人生的悲欢旅程,才学固然重要,而待人处事的能力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