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NO.1995】
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作者 | 黄秋杰
听父亲说起上世纪五九年、六零年吃大伙合食堂这回事,虽然经历时间不长,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尤其是现在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心中是最最难忘的。我记事起,红薯、红薯面馍是一年的主打食物,从没饿着。对比想想,倍觉幸福。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
那时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体耕种集体收获,生产队长领导。粮食和副业以生产队为基层核算单位,收获的粮食三分之一上交国家,除完成上级统购任务外,余留下的粮食,存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队里还要留下一部分,用来给外出做大工的伙食补助。一大家子人家一年到头分到几百斤粮食,咋弄也不够吃。只好扳着指头算着吃,省着吃。那时候农村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大型农机具,地里粮食收成低得可怜,小麦长的怪好也只是一二百斤收成。再加上公粮任务重,农民哪有能吃饱饭的粮食啊,只有靠挖野菜捋树叶掺着吃。
就在那个时候,上级政府提出农村要成立大伙合大食堂,走食堂化道路,各家各户都不再分粮食了,都到庄上成立的大食堂去领饭吃。当时新事物一时热,提出的口号是万年食堂。食堂做什么饭由司务长和炊事员商量定。主要伙食是蒸红薯,蒸红薯面馍,一天喝一顿红薯叶面条,一俩月也不改善一次生活。由于生活紧张,每人口粮实行定量,一等劳力两个馍,二等劳力一个馍,半劳力(弱劳力小孩儿)一块馍,饭是三碗、二碗、一碗。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
大伙的饭做好后,炊事员到外面敲钟(在树上挂一个破犁面或破铁车轮,铛铛一敲很响),各家各户都出来了,有的端着盆,有的提着罐,去排队分馍打饭。不小心碰烂盆(陶制)碰烂罐的现象时有发生,哭起来闹起来的也屡见不鲜。
那时候队长和司务长很有权,谁家有人不上工或外出没报告就不给你打饭。庄上一位陈姓的大姑,后来嫁到羊册了,不知道是谁汇报,说她以前掰过一个玉米棒,中午队长就不让给她打饭,家人苦苦哀求说好话,司务长也不给打。更有甚者,由于分的饭不够吃,一家争吃打闹的多的是。没办法家长再给一家人分着吃。许多老人尽量让孩子多吃点,结果自己饿的面黄肌瘦,得上浮肿病。
公社有时候下来检查食堂伙食,看哪庄食堂办的好,这时候队长就和司务长商量改善一下伙食,蒸一回花卷馍或者是喝顿打捞半天也见不到一块肉的面条,应付过后生活又恢了原样。那时候庄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儿啊儿快快长,长大当个司务长,又有米来又有面,官儿们来了陪吃饭。那个时候人们只是盼着哪一天能吃饱饭。尤其对比想想现在的生活,倍感心酸。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
就这样半饥不饱的日子也维持不下去了,队里仓库里的粮食也吃光了,上级又批不下来救济粮,只能停伙断顿。食堂断顿大人们还能坚持一下,小孩们都饿的齐哭乱叫,有些人家拖儿带女,一挑二担到外地逃荒要饭,出不去的就在离家十里八里的村要一口吃的,这时候上级也不宣传了,万年食堂的口号也不喊了。前后不到二年,万年食堂结束了它的使命。
这就是走集体化道路时期吃大伙合食堂的一段经历,要不是老一代人传说下来,这段心酸的历史估计要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也正是有了这段人生经历,才觉得新时期的生活更甜蜜,更值得倍加珍惜。如今人们走上了小康道路,生活富足,再也不为吃喝犯愁了,最大多数人担心的是怎样减肥,你说这是忧是喜?(全文完)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
作者简介
黄秋杰,1972年人,社旗县下洼镇坑黄村人,初中辍学在外打拼几十年,现在驻马店工作定居。一直是乡土赊旗的忠实读者,每每回忆起故乡,它一直是我心头中挥不去的那片云彩。
食堂|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