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观古今看世界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代的美食都流传到了现在。美食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不仅仅因为美食本身的营养价值和可口的味道,而是它们背后还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甚至有一些关于美食的记载都载入史册。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美食的故事不仅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的生活,甚至都能够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个人的前途命运。有说“鱼羊为鲜”,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故事,就与 “羊”有关,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大事件。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群雄割据,纷争四起。公元前六百零六年的春天,在楚国的挑唆下,郑国与宋国开战,两军对垒于大棘这个地方。宋国派了华元前来迎战,开战前一晚,华元也是一夜未眠,排兵布阵,胸有成竹,威风凛凛地立于战车之上,颇有几分主帅之风。阵前示威,两军喊号过后,正当将帅发号施令的时候,宋帅华元突然觉得脚下不稳,身子跟着前倾。仔细观瞧,战车居然向前移动起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直冲敌阵。华元的战车单枪匹马地闯入敌营,结果可想而知,主帅被擒,全军溃散,宋军一败涂地。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华元的战车就失控了呢,难道是马惊了,当然不是,古代的战车上不仅有车夫,还有车戎,尤其主帅的车上,还有保护主帅的攻手。这么多的人在一辆车上,肯定不是单骑,定是双骑或是多骑,战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车夫的水平肯定也是不容小觑的。后来仔细一查,这问题还真就出在车夫身上了。四年春,楚命郑伐宋。宋使华元将,郑败宋,囚华元。华元之将战,杀羊以食士,其御羊羹不及,故怨,驰入郑军,故宋师败,地囚华元。宋以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赎华元。未尽入,华元亡归宋。——《史记·宋微子世家》原来在临战的前一天,华元为了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杀羊做羊羹犒劳大军。当时的羊羹与现代不同,现代的羊羹是一种茶点,是素食;古代的羊羹却是实打实的羊肉,要不然杀羊犒军呢。杀羊吃肉,将士们都高兴,华元口才好,一激动,多说了几句,鼓舞一下士气。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华元可能是说得高兴过头了,分羊羹的时候,居然把自己的车夫给漏发了。这车夫当时也是没言语,想了一夜,想多了,想到尊严问题上去了,觉得华元是故意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所以,第二天一开战,车夫驾着马车就把主帅拐进了敌阵,叛逃了宋军,华元也被郑军擒住。然而这事还没有完,郑国擒拿华元后,并没杀他,而是跟宋国讲条件,趁机敲诈一笔。果然,宋国同意以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来赎回华元,古代物资比较匮乏,这些战略物资已经非常的丰厚了。然而,华元也比较机灵,没等赎金全部交付完毕,自己偷跑出来溜回了宋国,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就因为这一顿羊羹,好事变坏事,不仅输了一场战争,而且还损失了百乘百马,宋国也颜面扫地。华元回来之后,也是脸上无光,还好后来又有了表现的机会。宋国与楚国向来有仇,宋国为了报复,把路过宋境的楚国使者给抓了,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国学十六年,楚使过宋,宋有前仇,执楚使。九月,楚庄王围宋。十七年,楚以围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无食,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庄王。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庄王曰:“诚哉言!我军亦有二日粮。”以信故,遂罢兵去。、——《史记·宋微子世家》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楚使被抓,楚庄王不乐意了,其实上一次郑国与宋国开战,也是楚国挑唆的,这一次楚国直接围了宋国。一连五个月过后,宋国城中粮食殆尽,眼看全城人就要饿死,华元挺身而出,愿意出使楚营,劝退敌军。果然,以华元的能言善辩居然说动了楚国,成功了。这次终于扳回了一局,华元又成了救国的英雄,把一顿羊羹的损失弥补了回来,也挽回了自己的颜面。要说因为一顿羊羹,叛逃自己的军营,放到现在万万是不可思议,而且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羊羹到底有多大魅力,少吃了一顿居然怀恨至此,葬送了一场战斗。其实在古代,食材还是比较稀缺的,像玉米、土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都还没有传到中国。水稻等一些传统的作物倒是有,可那时没有袁隆平院士,产量也是很低下,而且得看天吃饭。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既然农作物少,为什么不吃肉呢?这便又引出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期,有一年闹饥荒,很多百姓草根,树皮都没得吃,饿死了。大臣报上来,司马衷百思不得其解,就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其实,古代物资匮乏,食物是先供应上层社会的,古人吃肉是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吃不到肉。所以,华元的车夫,好不容易得来一次吃肉的机会,没准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吃肉机会,还被忽视了,自然怀恨在心。美食背后的故事还很多,比如西晋的文学家张翰,本来在洛阳做官,突然看到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美食,菰菜羹和鲈鱼脍只有这个季节才有。馋得不行,便毅然辞官,回乡去吃“鲈鱼鲙”,因此还躲过了八王之乱,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世说新语笺疏》如今“羊羹”、“肉糜”、“鲈鱼鲙”不只是食物的代名词,而且都成了历史故事的典故,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美食背后的故事,或悲伤,或喜悦,都承载在食物的甜美中流传了下来,吃着美食,说着故事,便形成了饮食文化。
肉糜|吃不到羊肉叛国,馋一口鲈鱼辞官,何不食肉糜古代食物背的真相
文章图片
中华美食还会不断传承,围绕美食发生的故事也还会不上演,美食的背后有真相,也赋予了美食文化意义。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美食才更有情趣,更具有灵魂,流传得更加久远。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