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 。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 , 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 , 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 , 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 , 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 , 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
2、第二首诗通篇议论 , 堪称是一篇“爱酒辩” 。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 。接着论人 。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 , 何必求神仙 。”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 。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 , 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 , 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 。这不合逻辑的议论 , 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 。他的“酒中趣” , 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
3、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 。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 。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 , 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 。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 。不止不行,不塞不流 。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 。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 , 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
【月下独酌 赏析 本文告诉你】4、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 。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 。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 。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 , 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 。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 。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 。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
-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 苏东坡传原文摘抄赏析
- 秦晋崤之战人物赏析
- 宁为玉碎的下一句 整句的翻译及赏析
- 初三语文古诗赏析答题技巧
- 杯酒|独酌一杯酒,忆我似水流年
- 优秀|小学生优秀作文赏析——《西瓜》
- 倾斜式|Mate40系列将于10月下旬发布,Mate40Pro+都来了
- 减肥|午饭我用它代餐,一个月下来,腰身细了,赘肉没了,好吃又顶饱
- 全身|九月下旬开始,好事如云,好运弥漫绕全身,贵人运红火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