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分是几月几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 , 秋季第四个节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具体时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秋分是几月几日
202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4:49:46,农历 2023年八月初九
秋分三侯
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 , 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
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
秋分节气的习俗
祭月节
在上古时期,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 , 秋祭月”之说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 , 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 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
中国传统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的 ,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 , 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
吃秋菜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不成想这句小品台词还有据可循 。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 , 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沾鹊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 , 名曰粘雀子嘴 , 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 , 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 , 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 , 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
秋分节气含义
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 , 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 ,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
秋分,“分”即为“半” 。秋分时 , 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 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
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 , 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 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风俗
1、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
2、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 , 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 , 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
3、放风筝
秋分期间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
4、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 。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
5、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 , 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
6、竖蛋
【2023秋分是几月几日】秋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 , 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