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导读:每年节日到来 , 我们都要去查询这个节日时间在什么时候,因为很多传统节日是农历时间,看新历每年都是不一样的,女儿节也是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那么你知道女儿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吗?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古代七夕节习俗吧 。
女儿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女儿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女儿节也叫七夕节 。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按农历时间算的 , 所以每年的七夕节都是农历的七月七日 。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 , 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 , 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 , 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 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 , 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 , 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古代七夕节习俗
1、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 , 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 , 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 , 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
2、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盆水日中,顷之 , 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 , 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 。或散如花,动如云 , 细如线,粗如锥 , 因以卜女之巧 。”
3、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 , 其形象多为穿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每年七月七日 , 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 , 越做越精致 。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 , 与真的小孩不相上下 。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 , 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 , 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女儿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