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潮汕地区,粤菜是大家所熟知的,也颇为受到人们的喜欢与关注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潮汕地区过节也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 大家都知道潮汕人冬至吃什么过节?让我们来看看广东文化吧 。
【潮汕人冬至吃什么过节?】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 , 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 。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 , 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 , 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 , 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
潮汕冬节丸(南方人称“丸”,北方人叫“圆” 。叫法虽不同而义同),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 , 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 。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冬至前一天 , 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 , 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 , 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 。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 。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 。先盛一大钵祭祖 , 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 。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 。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 。然而 , 天好象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 。其实这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 。
“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载1987年第四期《潮人》)说:“人们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 , 都在秋天处决 。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 。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 , 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 。’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 , 哀此击中囚 。’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
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 。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 。潮汕过洋者众 , 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 , 明年春再出洋 。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 。
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 , 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 。
以上就是潮汕人冬至吃什么过节?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
- 厦门什么白酒好喝
- 叫丁海的人是什么电视剧的人物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
- 美食与人生的经典句子
- 女人永远是对的的演员
- 情人节的浪漫感人话语
- 说说孤独的短句子 伤感孤独的短句子
-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哪些
- 个人所得税怎么提现
- 女人努力创业的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