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在楚国京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湖南长沙附近的汨罗江 , 当地人在听到消息之后,为了不让江里面的鱼虫虾蟹咬屈原的身体,把树叶子包的饭团、鸡蛋以及雄黄酒倒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 。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 , 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 , 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3、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 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 , 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
4、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以上就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