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不一定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 。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 被 一些修辞学家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 。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为转移、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 。典型的例子是《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比喻和通感不是同一种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 。
【通感和比喻区别】1、目的作用不同: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说得具体,把生疏的说得熟悉,把深奥的说得通俗 。
2、感受的侧重点不同:比喻着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运用比喻是为了唤起大家共同的感受;通感着重从个人角度考虑,运用通感是为了表达作家在特定条件下个人的特殊感受 。
3、文体色彩不同:比喻适合于一般文体,通感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 。
以上就是通感和比喻区别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
- 香芋南瓜和普通南瓜有什么区别
- 12v电瓶怎么知道充满
- 如何提高考过普通话二甲方法
- 请问好用的局域网通讯软件有哪些
- 美的电磁炉显示正常通电不响
- 描写泉水很多的比喻句
-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
- 交通事故中伤残赔偿金如何计算
- 普通人翻唱会涉及侵权吗
- 交通事故手机坏了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