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丧葬习俗及传统礼仪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化时代,大多数的老人都能活到八九十岁,大多数晚辈也都是希望长辈能够健康得度过晚年,无论是多久的时光都会遇到结束的时候 。本期小编带你去洛阳文化了解一下洛阳丧葬习俗 。
浴尸更衣:这是老人断气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浴尸是为死者擦洗、梳发、整容,目的是让死者整洁地走 。早在周代即已成俗,延至今日 。古代因死者的地位财力不同,浴尸之水和浴尸之人有所不同 。有地位的人用“潘水”,由别人代孝子浴尸、梳洗;一般人家则用河水或井水 , 由孝子亲自浴洗 。从西周到明清,都是将浴尸所用的水、巾、栉埋于院内所挖的小坎之中 。
更衣也叫穿寿衣 。周代在穿寿衣前,要先让人拿死者的衣服登上房屋,面向北方,招呼死者的名字,男呼名,女呼字,连呼三次 , 谓之“招魂” 。招魂后 , 死者若不能复生,就赶紧穿寿衣,穿的件数由丧家财力地位而定 。但上衣必须是左衽式,决不能缝缀扣子 。然后在死者的耳中塞棉花,叫设瑱 。脸上盖黑布做的幎目,叫“覆面” 。手中握用布缝制的袋囊,叫“握手” 。最后用布做的“冒囊”将尸体套住 , 再盖上衾被 。一切穿置完毕后 , 移尸堂上 。摆上祭物,候人吊唁 。
这种为死者穿寿衣、裹尸、设尸床的习俗,到唐代已成定规 , 历经宋、元、明、清直到如今 。民国以后,在洛阳农村 , 老人断气后,移尸于主庭的“草铺”上 。“草铺”也叫停尸板,是用一扇门板或苇箔凳成 , 在门板上竖铺同死者年龄一样数目的干谷草 , 俗称“迎身草”,再覆盖上旧而净的床单 。
草铺是为死者更衣、整装、护魂、亮尸之所用 。寿衣的件数虽然依财力而定,但必须按照死者配偶已亡故者穿双数,否则穿单数的惯例 。寿衣中,男子须有袍和褂,女子必有衣和裙,所有衣裙都不准缀扣 。衣料要求用丝绸,忌用缎子、皮衣 。特别是贴身内衣要用棉绸,因其耐腐性强,被称为“包骨衫” 。
女衣中必须有一件红衫或一层红衣里,俗信五殿阎君怕见红,见红即被冲散 。寿枕上要绣莲花,以保佑下代连生贵子,或以装有谷糠的红色三角袋代替枕头 , 因形似雄鸡,俗称“叫鸣鸡”,祈求名声高扬,吉祥康宁 。
男子穿靴戴帽、女子穿鞋包头,冠带齐毕 , 扩襟仰卧 。面盖白纸,以掩脱形;胸置明镜,以示心怀 。死者两手不能空着,一手要执用谷草秆栓上麻批儿所制的“打狗鞭” , 一手要握一串用生面捏成的“打狗饼”,以提防冥路上被恶狗咬伤,有似古之“握手” 。双脚用麻绳捆在一起,以防所谓“猫惊尸” 。
此后还有两件事要做 , 一是必须将死者临终时所穿贴身内衣覆盖在尸体之上,这意味着真魂所在,待后焚 , 以便真魂归天;二是死者胯下必须夹置棉套一团,以免内脏腐水和粪便污染寿裤 。民间认为如有疏忽 , 会导致下辈子孙出贱类 。一切安排妥当后,女眷们轮流用芭蕉扇煽尸,以降温防腐 。
在草铺前地上翻放铁鏊子一个,供祭奠者点燃锡箔冥钞之用,并积其灰烬以备过后倾入“老盆”,意为死者积蓄路费银钱 。放有清水浸泡的生水饺一碗,象征旅途食品 。草铺的前下方放有三只粗碗,一个盛清水 , 上置两根十字交叉的点燃着的神香,以示冥间之路四通八达;一个盛满黄土,内插神香十炷,以示前进方向;一个装以香油,内设灯捻儿 , 以为“指路灯”,也叫“长明灯”,全是为死者开扩阴路的 。还要放一瓦盆 , 俗称“老盆”,以用于孝子每顿饭时向内添饭 。
以上各物准备好后,孝子偕孝眷手拿死者遗衫,送到门口放入纸轿内,然后焚烧纸轿,以“送亡魂归天”,这叫“烧倒头纸” 。在嵩县、伊川县等地烧的不是纸轿 , 而是纸马 。
【洛阳丧葬习俗及传统礼仪】烧倒头纸后,孝眷返回停尸板一侧 , 在铺有谷草的地上坐下,昼夜不离,直到起灵为止,这叫“坐草守灵” , 意在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 。在这期间,若有人前来吊唁,孝眷们须痛哭 。

以上就是洛阳丧葬习俗及传统礼仪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