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方式不同,苏州弹词的流派有哪些?

当某一个文化发展成功的时候,必然会有着很多的分歧 。这些分歧就在之后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不同的小文化 。苏州弹词作为有名的传统戏剧之一也有着不一样的流派传承 。
【演唱方式不同,苏州弹词的流派有哪些?】那么,本期盘点苏州评弹的流派有哪些 。
小阳调
在当时普遍弹唱的“书调”基础上,根据说唱内容及个人嗓音特点,形成自己的流派唱腔 。称“小杨调” 。一说,其唱腔不全用真嗓,且其假嗓高腔比较突出 。内行称真嗓为“阳面”,假噪为“阴面” 。因其阳面中夹用阴面,故称“小阳调” 。
马调
马调是评弹艺术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流派 。马调以吟诵为主,音乐性不强 , 但节奏明快、流畅 。经其后辈师承的发展,马调已初步形成体系 。如有魏玉卿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而成的魏调,魏玉卿又传子魏含英,他又对魏调作了进一步的丰富 , 加强了音乐性 。马如飞以擅唱《珍珠塔》而闻名 , 人称“塔王” 。
祁调
祁调的创始人是祁莲芳(1910-1986,苏州人) 。祁调渊源于俞调 , 唱时真假嗓并用,以假嗓为主 , 但在发声方法上,俞调放而亮,祁调收而抑 。润腔亦有很大不同,自有其独特的韵味 。
徐调
徐调是徐云志所创的流派唱腔 。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创出了“长腔”、“短腔”、“长短腔”、“长长腔”、“变腔”、“新腔”等9种唱腔,丰富了苏州评弹唱腔的表现力 。形成了唱腔委婉、节奏舒缓的“徐调” , 人称“糯米腔”、“迷魂腔” 。
沈调、薛调
听众称沈俭安的唱腔为沈调,薜筱卿的为薜调 。虽然也有并称为沈薜调的错误说法,但是始终这是两个演唱流派 。沈、薜调共同的特点是吐字清晰、明快流畅,但由于二人的个性、秉赋及在书中担任的角色不同 , 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沈俭安嗓音哑糯,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薜筱卿嗓音清脆 , 吐字锉锵,口角爽利、两种唱腔正好互相映衬 ,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
夏调
夏荷生继承“俞调”所创的流派唱腔 。夏荷生(1899-1946) , 浙江嘉善人 。少年时从伯父夏吟道学唱俞调,后从演唱《描金凤》、《三笑》名家钱幼卿学艺 , 出师后声誉胜过乃师 。他定音较高,以响弹响唱为特色 。演唱时,上半句用假嗓,下半句用真嗓,真假嗓结合十分贴切自然 。他演唱的《描金凤》有很多创造,人称“描王” 。
周调
周调以亲切含蓄、温文舒缓为特色,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板眼分明、咬字清晰 。叙事、表达内容明白晓畅,既充分发挥说唱音乐的吟诵行腔特点,又注重唱腔的音乐性 , 婉约多姿,稍带鼻腔共鸣,饶有韵味 。三弦伴奏,亦显雅逸 。
俞调
俞秀山(生卒年、出身、籍贯不详 。为清嘉庆、道光时人)吸收江南民间音乐,丰富了唱腔旋律而形成的流派 。“俞调”音域宽,唱腔包涵了高亢与低沉,委婉与平直,刚劲与柔和,曲调十分优美动听 。主要传承人有朱耀笙、朱介生、朱慧珍、江文兰等 。开篇《宫怨》为其代表性唱段 。
杨调
唱时,真假嗓并用 , 转换自如 , 音域宽广 。常根据感情需要自由行腔,并以跌宕起伏的散板形式和句末顿挫分明的长拖腔 , 同时,加上速度快、跳跃性强的戏剧效果 。其唱腔雄健、豪放、声闳气贯,间有凄切苍凉之处 , 激情撼荡,感染力较强 。
陈调
音色宽厚,苍劲,间或杂以小嗓,增加曲折、悲怆之感 。一些有造诣的艺人在演唱陈调时都带有自己的风格 。如刘天韵所唱的《林冲踏雪》便是脍炙人口的保留曲目 。又如杨振雄唱的《武松打虎》也别具一格 。现多作为书目中老年角色的唱调 。
姚调
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单档说书的风格,形成了重在语调语意、语气的表达的朴质、自由的唱腔—一姚调 。姚调以普通的书调为基础 , 受了小阳调的一定影响,以本嗓为主、偶也交入用假嗓的小腔 。
其弹唱注重语言因素,吐字清楚 , 行腔自由 , 充分显示了弹调音乐的说书性 , 其唱词一般不受七字句格律的限制,接近白话,通俗易懂、因此其唱腔也灵活自如,力求对内容表达均贴切 。

以上就是演唱方式不同,苏州弹词的流派有哪些?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