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胡同的来历,灵境胡同名字的由来

在北京有很多相对出名的胡同,很多不是常年待在北京的人也都会有所耳闻 。特别是其中的灵境胡同,只听名字就让人能联想到这胡同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那么灵境胡同是怎么来的 , 又为什么要叫灵境胡同呢?一起到胡同文化了解 。
据《帝京景物略》去,明永乐十五年(1417),皇帝朱棣患病 , 夜间入睡,做梦,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不日其病即愈 。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封其为玉阙真人、金阙真人 , 赐名为灵济宫 。相传 , 这两位真人一叫徐知证 , 一叫徐知谔 。既然是皇家勅建的寺庙,其占地之广,规模之大 , 可想而知 。
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节令,皇家总要派大臣前往烧香祷告,祭祀真人 。有时,大臣患病,也要想办法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早日康复 。明代凡有重大朝会,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习仪演练 。许多明代文人 , 在此留下了歌颂灵济宫的诗文 。有首诗写道:“晚来骑马过仙坛,宝芨灵文试一看 。
月度三花瑶殿静 , 风吹独鹤玉阶寒 。”又有诗云:“地可招松鹤,仙源此处通 。”灵济宫的道士经常还举办讲学活动,主持讲学的人,有时是大学士,有时是吏部尚书,有时是后倍侍郎 , 听讲的人自然也是一些高官 。每次讲学参加者多达午人很有气势,而且听过几次讲课之后,多仍攀附高官显贵者 。
崇祯十五年(1642)有位大臣向皇帝写了一个奏章,说灵济宫供奉的两位真人是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 , 请示用帐幕将其塑像盖起来,停止祭祀活动 。崇祯皇帝认可了这个奏本 , 从此灵济宫便衰落了 。
民国后,灵济宫所在地,谐音为灵境胡同 。以西黄城根为界,灵境胡同有东西两段 , 西段称灵境胡同,东段称黄城根 。实际是一段东西走向的皇城旧址 。明清皇城的设计是有两个西南角的 。今府右街南口,是皇城的西南角,由此往北,至今灵境胡同东口 , 向西拐弯,直达今西黄城根南街南口,形成另一个西南角而向北拐弯,直奔西安门 。就是说今灵境胡同东段往北的一片地带,早年都是皇城以内的范围 。
1949年后,灵境胡同与黄城根合并,统称今名 。1965年 , 又将八宝坑并入 。
【灵境胡同的来历,灵境胡同名字的由来】早先,它可不叫灵境胡同 。明代,它分为东西两部分 , 东部称灵济宫,因灵济宫在此而得名 。此宫为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令修建,以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谔二兄弟 。后成为百官朝见皇帝的预演场 。古木深林,巍然仙宫 。西部称宣城伯后墙街,因南侧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 。清代,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东段音转为灵清宫、林清宫,老百姓广称为林清胡同 , 西段改称为细米胡同 。
1911年后,东部改为黄城根,西部则改称灵境胡同 。据说 , 宣统帝师、太傅陈宝琛住在此,天天进宫为小溥仪授课 。1949年后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 。1965年将八宝坑并入 。八宝坑位于西部北侧 , 为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因地势低洼卫生差,故原称巴巴坑,后谐音雅化称八宝坑 。到了清朝灵济宫逐渐荒废 。
建筑特点
今胡同北的石板房头条、二条胡同一带在基建施工时 , 曾发现地下有古建筑基础工程,是三合土夯土,高4 。5米,面积很大,其中一处东西长32米,南北长20米,疑是当年灵济宫的地基 。

以上就是灵境胡同的来历,灵境胡同名字的由来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