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过年的习俗:二十三开启过年模式

每个城市对于过年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 。
没有了小时候那般期盼和兴奋 。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感觉到对这“年味”变淡了许多 。
对昆明文化感兴趣的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昆明市民们在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
腊月二十三 , 自动开启过节模式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三十”,从这一天开始,昆明人便自动开启了过节模式 。
在这一天,人们要将崭新的灶神画像贴在厨房里的一块木板上 , 为灶神换上一副新鲜面容 。传说 , 灶神是管理人间烟火的神祗,他会把一家人在一年的所作所为向玉皇大帝禀告,侍奉好了,一家人才会有好日子过 。因此,在灶神像前,要供奉上灶糖,也就是用糖封住灶神的嘴,不让他告状 。灶糖种类繁多,有牛皮糖、芝麻糖、鸡骨糖、酥心糖等等 , 除此以外还要吃炒黄豆,炒黄豆里还要放点谷秆,谷秆算是供奉给灶神的兵马用粮 。周家骅说:“吃什锦南糖、供灶神、迎灶神,从这一天开始 , 就算开始过年了 。”回忆至此,周家骅嘴角扬起的微笑,似乎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场景 。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所有的人家就要开始打扫除尘 。洗涤被子、打扫楼阁、洗地擦窗等一系列工作都要赶在年三十之前完成 。并不是说昆明人不过年就不打扫卫生,赶着在剩下来的7天内完成清洁任务 , 主要是出于对过去一年的整洁与梳理,人们想以一种崭新的状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
年货备得齐,春节过得好
备年货绝对是年前的重头戏 , 年过得好不好,完全在于年货准备得齐不齐 。
昆明人的年货十分丰富,吃的有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糕点糖果,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饵块红糖以及米花团;用的有鞭炮香烛、春联门神等 , 最特别的是还要大量的青松毛(即松针) 。当然 , 孩子们的新年衣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吃年夜饭的这天晚上 , 要在地上铺一层松毛,一家人就围坐在松毛上吃年夜饭,寓意新的一年清吉平安 。况且,青松毛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周家骅说,松针的香味沁人心脾,坐在松毛上吃饭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
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年俗是 , 要在房梁上挂一个大大的米花团,上面画上各种花纹,最常见的是写一个“福”字 , 倒挂起来 , 如彩灯一样,寓意喜庆 。说起米花团的味道,周家骅摇了摇头:“这米花团特别硬,吃的时候很费力 , 要用刀子将其剁开才能吃 。不过,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 没有人再吃这种东西了 。”
年三十团圆饭,苦菜不上桌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香橼和佛手这两种水果,有拜祭祖宗之意,也有敬佛礼佛、期待结下良缘这样的心愿 。拜祭了祖宗之后 , 才能吃团圆饭 。
说到年三十的团圆饭,就不得不提“猪八碗” 。农村里杀了年猪的往往都会按传统做出琳琅满目的佳肴 , 有千张肉、炸黄条、煮白肉、宫爆肉、回锅肉、小炒肉、红烧肉等,统称“猪八碗” 。虽同为猪肉 , 但是因为做法不同,因此吃起来也不会生腻 。
除了“猪八碗”以外,鱼、长白菜和青蒜都是必不可少的 。年夜饭的餐桌上必须有鱼,并且最好是一条完整的鱼,寓意年年有余 。长白菜可以和萝卜一起煮,萝卜切成圆片,类似铜钱形状,若是谁吃到萝卜就相当于吃到了铜钱 , 那是一个好兆头,而长白菜则意味着“长命百岁 , 常吃常有” 。青蒜炒肉则意味着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清算”和整理 。但是,这天晚上唯独不吃的就是苦菜 。这些菜肴,皆是取其谐音,并非迷信 , 不过是讨一个好彩头之意 。
年终守岁,彻夜不眠
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大团圆的好日子,这种团圆比中秋节更加隆重,因此全家人(除了小孩)是不睡觉的,这也叫守岁 。守岁其实是“守祟”,传说是因为有一种叫“祟”的怪物专吃小孩子的心肝,大人们为了守护小孩,不得不彻夜不眠 。
“从下午五六点到子夜12点 , 人们就开始不停地放鞭炮,气氛十分欢腾热闹 。放鞭炮的习俗也是源自对‘祟’的驱赶 , 不过鞭炮里的硫磺对驱赶鼠害虫疫也有一定的作用 。”周家骅说出了自己对于鞭炮的看法 。
另外,在守岁的这一晚 , 街头会有舞龙耍狮的表演供市民们欣赏 。据周家骅回忆,舞龙最多的地方是桃源街和青云街,龙灯队爱在这些人多热闹的地方表演 。“当年耍得最好的龙狮队要数‘两广消防队’了,那些大狮头憨态可掬,摇头晃脑地十分招人喜爱,几乎每一家门口他们都要去舞一下 。”周家骅说起来还是神采飞扬,仿佛还置身于小时候龙飞狮斗的欢天喜地里 。不过,他似乎也有几分遗憾:“不过,因为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免去给龙狮队放鞭炮和发红包,我们只能关起门来,从门缝里偷看表演 。等到人家走远了以后,我们才敢开门观望 。”旧时因为没有其他娱乐条件 , 看龙狮大赛几乎是老昆明人最愉快的事情了 。
大年初一,不能花钱
大年初一一大早,首件事就是“翻梢”,昆明人在备置年货的时候会挑一根长长的甘蔗,带回家倒置在门后,进行“封门”,待到大年初一一早将其翻梢,取“在新年收入翻梢”的意义 , 这也是昆明这边最为特别的一个年俗之一 。而家里妇女一般会早起蒸米糕,米糕最表层是红糖 , 吃米糕寓意年年高 。而大部分人早起会到圆通山看日出,周家骅说:“过去站在圆通山上一望无垠,能看到天边,很多人都是去迎接新年的第一缕光 。”
初一当天会吃得比较节?。戏缢坠娑且惶觳荒芏稹⒉荒芏丁⒉淮拧⒉蛔咔灼荨⒉蝗鞘欠恰⒉荒芩挡患幕埃?特别忌讳“死”字 。而在饮食上,午饭吃糖煮饵块,有的家庭还会放上白酒或者蛋花,意思就是甜甜蜜蜜,几十年过去了 , 周家骅老人至今依旧保留着这个传统 。除了年糕和糖煮饵块,这一天都是吃现成的食物,也就是大年三十剩余的饭菜 。另外,初一不能花钱,老的说法是初一花钱,一年都在花钱 。总体说来,大年初一给人一种很俭朴的感觉 。“初一是一年中最节省的一天 。”周家骅说 。
大年初二,走亲访友
昆明人从初二开始就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饮食上则吃得更为丰富,主妇们把年前备的年货能用的都拿出来大显身手,有兔子、鹅,甚至海鲜,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炒饵块 。炒饵块,也就是“大救驾”,需要有鸡蛋、木耳、韭菜、番茄和火腿等配料 。
而这样的状态,要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七,当然,经济拮据的家庭一般就过3天,而按农村的说法则是要到正月十五年过完才出去干活 。
正月十五,吃包心汤圆
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做包心汤圆,吃完汤圆这个年过得也就圆满了 。过去,昆明最着名的就是四喜汤圆,馅里有花生、豆沙、芝麻等 。
另外,赶街灯也是一个传统习俗,在文明街、景星街一带可以看到张灯结彩,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白兔灯 , 能得到白兔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高的奖赏 。而在农村,则是请剧团的人到村里唱传统的滇剧花灯、京剧等,那时候的表演有点像现在的“文化三下乡” 。
过完正月十五,整个年也就结束了,大家恢复正常生活 。
哪些习俗变了那么 ,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老的习俗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依然得以传承 。比如 , 由于现在居民的房屋结构发生了改变,城里几乎没有带烟囱的厨房,自然也就没有了灶台,所以送灶这一习俗也就没有了 。“很多习俗是优良传统,但也有陈规陋习 。”周家骅举例 , 以前说蟑螂是灶神的兵马,打不得 , 现在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害虫,要把它消灭干净;再比如说大米花团 , 因为吃的时候很费力,且成本高,干了以后还会自然脱落 , 越来越多的人也就不买了 。另外,地上铺青松毛的习俗除了农村,城里几乎都没有了;而从前的龙狮队,现在城里也很少见到;还有放鞭炮,虽说是表现喜庆吉祥,但存在安全隐患 , 也被禁止了 。
【昆明过年的习俗:二十三开启过年模式】而有些老传统,比如初一不走访,不说不吉利的话,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下来 。此外,还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很多家庭走出家门进入餐厅吃年夜饭 。周家骅表示 , 原来的大年三十年夜饭必须是在家里吃的,而且当天所有的餐馆都不营业,但是随着风俗以及思想观念、饮食习惯的变化 , 以及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年前做过年准备根本不成熟,再加之众口难调,一个家庭由若干个小家庭组成,到外面餐厅吃年夜饭则更加经济 。对此,周家骅并不反对,然而,他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家里家人一起做年夜饭则更加温馨 , 饮食也更加干净卫生,而且家庭氛围更加浓厚,但“不管是在哪里吃年饭,它都是不同形式的变现” 。

以上就是昆明过年的习俗:二十三开启过年模式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