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是山西地区观众所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 它有极其悠远的历史 , 而最早记载耍孩儿文化的便始于元代,它也是众多山西文化中的一种 。耍孩儿唱曲主要以正板和慢板为主,既有固定曲牌,又灵动多变 , 也就是这样的不同,才使得它流传百世 。
那么,山西耍孩儿有着怎样的城市文化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耍孩儿”也叫“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耍孩儿”对全国人民来说,虽然比较生疏,但它的历史却要比南昆北戈,东柳西梆要古老得多 。“耍孩儿”剧种,有它自己独特的唱腔 , 独特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 。它至今仍然独树一帜 , 扎根在山西北部的人民群众之中 。
“耍孩儿”曲调古朴、婉约、豪放、细腻,充满乡土气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更加优美动听、悦耳感人 。“耍孩儿”的优秀传统剧目有《千里送京娘》、《狮子洞》、《刘家庄》、《绣鞋记》等十余种 。耍孩儿属元曲般涉调,曾经在关汉卿的剧作中充当着主要曲调,其用前后嗓发音,悲声凄凉切切、喜声活泼抒情,在戏剧表演系统中独树一帜 , 是被称为研究元曲的“活化石” 。
历史溯源
耍孩儿戏是由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受其他戏曲音乐和民歌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6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它源于雁北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 。早期,演员皆系农民,农闲季节组织临时班社进行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业余耍孩儿剧团蓬勃兴起 。
据传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12年),由农民农闲季节临时组织的班社曾遍布于桑干河两岸 。涌现出了须生薄海鱼、席生 , 小旦“飞罗面”辛致极,须生兼花脸赵真,青衣“三旦娃”高宽、“水仙花”丑角玉梅、海山,老旦孟福等一批耍孩儿表演艺术家 。解放以后,大同市成立了耍孩儿专业剧团,1980年,应县民营耍孩儿剧团成立 。先后培养出“小飞罗面”薛治国、李永莲、李茂修、孙大军、李立芬等新一代演员,使这个稀有剧种得以传承 。
2008年,朔州市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成立,这是一个民营性质的演出团体 。剧团成立以来,将应县木塔文化、梨花文化与耍孩儿艺术相结合,除演出耍孩儿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外,还演出了现代戏《巧遇》、《禾就笑起来》、《大春满应州》、《调包计》、《致富村的笑声》等 。
山西省大同市耍孩儿剧团演出的《猪八戒背媳妇》又名《扇坟》,是耍孩儿优秀剧目《狮子洞》中的一折,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 。主要剧情为: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妖怪 , 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头寻找师父,八戒懒惰,悟空遂化作扇坟少妇,戏弄八戒,促其醒悟,不敢再有非分之念 。剧情极富戏剧性 。
艺术特色
耍孩儿角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 。以板胡、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音调旋律欢快活泼,婉转嘹亮 。唱曲以正板和慢板为主,既有固定曲牌,又灵活多变 。它吸收南罗腔和吹腔等古典曲调,又从晋北道情、晋剧中获取了丰富养料,使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
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 。耍孩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来 , 演唱时 , 往往“咳”在词前,第一句唱词的咳腔有唤起听众兴味之感,第二句唱词前的咳腔,有承上启下作用 。另外,唱词上“迭褶”较多,听起来浑厚、质朴 。
耍孩儿的这种特殊发声方法,使外地人乍一听起来很不习惯,认为它发声不科学,但听惯了以后,就会觉得越听越爱听;这种唱腔深受当地戏迷喜爱,好像是不用后嗓子唱就过不了“戏瘾”似的 。耍孩儿戏的表演,具有舞蹈性强,夸张幅度大,生活气息浓厚等优点 。耍孩儿曲调属套曲体系 。在它大伴奏曲中 , 选用的是大量的民间器乐曲 。
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 , 组成一整套唱腔 。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 。传统音乐分文武场 。文场有第一大板胡、反弦板胡、大笛(又称曲笛,亦称苏梅);武场有大锣、小锣、鼓、钹等 。它的剧目取材广泛,富有传奇性 。
【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唱腔婉转流畅,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 。主要代表剧目有:《狮子洞》、《白马关》、《送京娘》、《七人贤》、《三孝牌》、《金木鱼》、《打佛堂》、《对联珠》等四十多个剧目 。
以上就是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
- 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 怎么吃扇贝才是正确的 怎样正确吃扇贝
- 怎么恢复眼力.
- 受到压迫和侮辱的词语是什么
- 萝卜怎么种植 怎么种植萝卜??
- 元宵节的日记范文
- scp是什么
- 泡芙面包的做法和配方 怎样做泡芙面包
- 做红烧鱼头的方法
- 如何退微信群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