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是一个中国成语 , 形容的就是那些平常很普通并没有特殊表现的人,而突然一下子就做出惊人的事情 。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本期民间故事一起了解吧!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 。身高仅四尺多,个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辩,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其他诸侯国 。
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当他即位后,却沈迷于酒色 ,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 , 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 , 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 , 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士都很担心,几次想劝谏齐威王,可又怕弄不好,触怒了君主,轻则削职罢官 , 重则脑袋搬家,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 , 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 。它既不飞又有鸣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 , 只知道享乐 。
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对淳于髡说:“嗯 , 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 , 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淳于髡听了便笑着说:“多谢大王英明的指点 。如今大臣们正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
【中华文化故事:一鸣惊人的典故】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家 。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 , 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 , 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 , 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 , 都归还给齐国 。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
以上就是中华文化故事:一鸣惊人的典故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
- 所向无敌的故事
- 故事的开头极具温柔下一句是什么
- 简略的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
- 传统戏剧: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
- 外国神话故事
- 爱情童话故事
- 关于友谊的故事简短 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什么
- 成语故事读后感
- 陈涉世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