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 阳气回升 , 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 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冬至是什么时间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冬至的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 , 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 , 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 , 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 。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 , 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 , 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 , 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 。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 , 全年无冬 。
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
24节气养生法之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冬至这天 , 是一年中尤其重要的进补日,冬补食品如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
1、阳虚者多吃狗肉、羊肉 。羊肉 , 是我国人们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 。冬至来临 , 每家每户都会聚在一起吃饭 。餐桌上不妨点道羊肉佳肴,补肾防寒又滋补 。
2、针灸通穴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 。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 , 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 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 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
3、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 , 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
4、合理饮食 。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 , 不过度劳累 。
5、好心情,好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境 , 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

以上就是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