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刺绣是民族传统文化,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 , 不同民族的刺绣文化都有所不同,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 。蒙古族的刺绣饰品是远近驰名的,特别是装饰物 , 都是非常精美,丰富的,而且蒙古刺绣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是如何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 。
1、历史渊源
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 。蒙古族的祖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 , 创造了适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家具 。
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绣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种帐幕,蒙古包的顶部和边缘装饰以及门帘都要用贴花刺绣方法装饰 , 地下铺的密缝毡子也要绣出各种图案,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舒适 。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长坎肩的“前襟花”、“衣侧花”以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为特色,恰当的疏密安排,小花小鸟点缀的妥贴,浅黄、粉绿色的镶边,显得非常悦目 。蒙古族劳动人民的这些刺绣品自然而不造作 , 朴实而无虚饰 , 在刺绣中质朴自然的歌颂了美好生活,使人从艺术享受中得到审美教育 。
2、传承方式
在蒙古民族中自古以来有家家妇女善于刺绣的传统习惯 。在古代,不论蒙古贵族妇女,还是贫苦的妇女 , 一律学习掌握刺绣 。蒙古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 , 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母亲熟练的针线、刺绣中得到启发和培养的 。
在古代的蒙古社会中是不出售各种衣帽等生活用品的,各种用品和刺绣品全部由每个家庭中的妇女来担负 , 因为自己做的是根据使用对象和身体情况不同而制做的 。家中女儿到十七八岁或二十岁,刺绣的能力达到比较熟练的时候,在进一步学习刺绣的同时 , 还要进行家教,在出嫁前都要给婆家的每一个人做一双“斯布登高吐拉”,这种“斯布登高吐拉”就是从娘家带给婆家全家的见面礼,从一般家庭看也得做五十几双鞋和靴子,特别是给新郎做的靴子就要更加细心 , 其造型和图案的花纹也十分讲究,刺绣的技巧也十分精细,同时还要给新郎精心刺绣八个飘带的烟荷包,这些都是在出嫁前赶制的 。(这些习惯在东部蒙族旗县尤为突出)这种靴子的刺绣好坏 , 常用来衡量姑娘的聪颖程度和能力 。
您还喜欢:
壮族黑衣壮传说及传统习俗
壮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
妙趣横生的壮族酒文化
【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壮族舞蹈文化及传承与发展

以上就是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