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任何传统文化想要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都必须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 徽菜文化更是远近驰名,徽菜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浑厚 。徽菜之所以能有今天这般的社会地位及影响 , 都是因为徽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徽菜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的,以及徽菜接下来该如何传承发展 。
一、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1、徽商创造的巨大财富为徽菜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首先是徽商富甲天下,生活奢靡,而又偏爱家乡风味,其饮馔之丰盛,筵席之豪华,对徽菜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商之富,称得上是“富可敌国” 。
【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徽商致富后以俸禄和商业利润来滋润母土,使家乡富裕起来,哺育新的文明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现实,喜庆时节和宗族活动的饮食要求日渐提高,徽厨们开始想方设法搜罗百珍,制作精品菜肴,徽商在饮食方面的高消费又对徽菜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徽菜品种更加丰富,烹调技艺更加精湛 。
其次是徽商中徽馆业的兴起 , 拓展了徽菜向外的发展空间,使徽菜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依托 。徽菜这种极具浓郁地域特色和包含历史文化底蕴的美味佳肴之所以能够被外界所认知和喜爱 , 从而跻身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仰赖于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 , 得益于徽商中徽馆业的兴起与扩张 。
徽商们长期远离桑梓在外谋生,为能常年品尝到家乡特有得风味餐食,以籍慰思乡之情,便从家乡带来庖厨为府第主理膳食,后来逐渐发展为开设徽菜馆进行商业经营,以满足社会之需 。1790年,第一家徽商徽馆在北京率先创立,1841年,屯溪开设“紫云馆”,1848年,祁门开设“中和馆” 。
随后 , 歙县、黟县、绩溪、休宁以及外省的苏、浙、赣、闽、沪、鄂、湘、川等地纷纷设立徽菜馆 。据史料记载 , 明清时,仅上海一地的徽菜馆就达500余家,较知名的有“大中华”、“大富贵”等 。直至解放后,武汉的徽菜馆仍居饮食市场的首要地位 。
此外,重庆的“乐露春”,南京的“五味斋” , 杭州的“大庆楼”,苏州的“丹凤楼”等徽菜馆在当时也都非常有名 。各地徽馆业的兴起,推动了徽菜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使徽菜的影响及了大半个中国 。
2、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风格,造就了徽菜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徽菜儒雅有加、别有韵味 。徽商在徽州的社会生活中 ,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整合推动作用,成为引领徽文化发展的主流 。在徽商“尚文”、“好儒”思想的导向下 。
徽州各地尊重文教,社学遍地 , 书院林立,形成了“十官九翰林”、“父子同宰相”的局面,“十家之村,不废诵读”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也为徽菜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文化养分 。如徽菜继承了徽州新安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注重以食养生,以形体补,从而形成了讲究食补与养生的一大特色 。

以上就是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