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东圩
洋河美食
YANGHE CUISINE
黄牛肉
酒镇洋河,以美酒名扬天下,牛肉也很受人们的喜爱。宿迁城乡菜场肉食区的店家招牌上大都标注“洋河正宗牛羊肉”。每天早上,东圩社区都有几辆商务面包车开往徐州、连云港、盐城、嘉兴等城市,车里装的就是黄牛肉。
洋河黄牛肉——品质保证
YANGHE HUANGNIUROU PINZHI BAOZHENG
洋河牛肉,多选用千斤以上的东北内蒙古草原大黄牛,不用水牛和退役奶牛。洋河还有“五不杀”的行规,“五不杀”即耕牛不杀、小牛不杀、老牛不杀、病牛不杀、来历不名的牛不杀。近年又增加了“喂瘦肉精的牛不杀”的新规矩。
洋河牛肉受到热捧,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绝不注水”。近年来,屠宰业刮起一股歪风,就是的先给生猪、活牛注水,然后宰杀。洋河业者坚持职业操守,绝不注水,保证了牛肉的质量。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洋河销售的黄牛肉有生、熟两种。
生牛肉,是将大黄牛宰杀后,把肉按客户要求切割分类,冷却后包装好送给客户。菜场肉贩摊位上有生牛肉出售,逢年过节时,屠宰户也会在当地农贸市场现割现卖。生牛肉占牛肉销售总量近八成。
熟牛肉,是选取牛前腿、脖颈部位的生肉,洗净放入大锅,不添加任何调味品,加水小火煮四个小时后捞出,冷却后出售。煮肉的师傅说,洋河熟牛肉制作的窍门是“文火慢煮”。这样煮出的牛肉里外一样软嫩爽口,成品率高。至于煮多长时间,要根据季节、气温和牛的情况而定,这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术。
洋河牛肉多产自东圩。东圩是洋河古镇的组成部分,又称“东市镇”。圩里有中大街、草市街、米市街等街巷,街上有交易河鲜的“鱼市口”、交易肉类“草市口”。
自古以来,洋河乡民多以耕种为业,饲养黄牛是为了耕田耙地,除非老死,绝不会轻易宰杀。洋河不是牧区不产黄牛,怎么会有誉满淮北的黄牛肉呢?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洋河黄牛肉——历史背景
YANGHE HUANGNIUROU LISHI BEIJING
东圩是个回民聚居的街区。明朝末年,为逃避北方蒙古人的侵扰,一批回民从北方迁徒到洋河繁衍生息,其中俞姓在洋河镇南二道堆聚族而居。现西俞村边有一块村民自立的石碑,碑文是:
“明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四年),为逃避北方元鞑人的侵略战火,由河间府迁徒至洋河镇,为生计在洋河二道堆立足,开荒耕种,…因全是俞姓回民久居,于是更名‘俞回堆’”。
熊、王、马、李、丁、杨等回民家族则多居东圩。回民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他们购来黄牛自宰自食,也卖给邻居,渐渐形成了牛肉加工的传统。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清代,是洋河牛肉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乾隆年间,回族人俞钦中举,被乡里称为俞孝廉,先后任溧水教谕、邳州学正、宁国训导。他捐资在米市街兴建洋河清真寺,四乡八集散居的回民到寺里做礼拜时,都会在寺旁购买牛羊肉。
清代,朝廷在洋河设淮扬右营和河道同知衙门,军营兵勇和治河工役中的北方人喜食牛肉。右营游击张振西、田国聘等将领为了增强兵勇体质,在营中提倡食用牛肉,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洋河牛肉业的发展。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宰牛曾经是回族同胞的专利。据清真寺阿訇余庆来介绍,回族宰杀牛羊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首先,只有阿訇和会讲阿拉伯语的回民才有资格执刀;
其次,执刀人要沐浴净手;
第三,要先举行仪式,在宰杀牛羊之前说“泰斯米”,义为“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尊名” ,为被杀的牛羊超度亡魂;
最后,为减轻牛羊痛苦,必须一刀将牛的“四管”切断(四管指食管、气管和两根颈动脉血管)。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清末开始有汉人涉足牛羊肉业,洋河回民从事屠宰业的人逐渐减少,现在,只有三葛社区一个姓李的仍操祖业。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洋河黄牛肉——发展现状
YANGHE HUANGNIUROU FAZHAN XIANZHUANG
东圩社区,有近十家牛肉经营企业,年产牛肉约400万斤。
据牛肉业者介绍,制作洋河牛肉的黄牛多数从东北直接购进,也有少量是养牛企业从草原买来小牛育肥后供应的。
洋河一位牛肉业者说:“洋河的生熟牛肉不添加任何香料、调料。客户以我们的牛肉为主要材料,再添加不同的辅材,采用独特的淹制、烹饪手法,能制作成数不尽的美食、名菜。说到底,洋河牛肉是优质食材,我们就是卖肉的。”
质朴的语言,说出了洋河牛肉的真实内涵。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
文章图片
洋河牛肉就像一张宣纸,书画名家可以在上面笔走龙蛇、尽情渲染;洋河牛肉就像一坛原酒,酒庄大师可以用它调制成不同风格的玉液琼浆。
来源:玩转洋河
【 流口水|让洋河人流口水的美食!】点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