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酒|每年280万人是“喝没”的!化酒为水,这些比解酒药靠谱
不管是飞天的茅台还是撒情怀的江小白,无论是入口绵柔还是辛辣刺喉,春节的饭桌上,成年人总少不了喝两杯。一杯敬同学,一杯敬大姨!一杯敬领导,一杯敬自己!推杯换盏中,开的每一瓶酒都交了商品税,喝下去的每一度酒精也交了健康税。如果酒前、酒后你试图用「解酒药」拯救自己,恭喜你,又多交了一份智商税。
文章图片
他们,因酒而亡偶然发现水果或谷物在土罐子里发酵成液体的人可能想不到,有一天酒会在人类社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体力劳动者把喝酒当作一种解乏方式,文人墨客在喝酒过程中获取灵感来源,甚至健康也离不开酒。中国人相信药酒养生,西方人曾相信白兰地治病,喝葡萄酒软化血管更是中西方文化难得达成的养生共识。酒的确创造了很多美妙的瞬间,但也酿成了不少人间悲剧。好酒的李白借着酒劲写了不少好诗,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他的也是酒。《旧唐书》记载,李白「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后人将这场生命的告别加了一层浪漫主义滤镜,变成 「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文章图片
然而,死亡本身大部分时间都是带着眼泪的现实主义。河南人能喝酒的名声在外,54岁的老张就是其中一个,从第一次喝酒算,他已经有30多年的喝酒史了。这两年他开始有意识地少喝酒,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一个老乡酒后死了。那个老乡去世时60多岁,大年初七去走亲戚,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喝醉之后跑到自己车里休息,本来是想醒酒,没想到再也没有醒过来,白色的孝布就这样覆盖了当年的红色春联。老张还说,赶集的路上有4个坟头,里面的人都是喝酒喝没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孤案,2016年全球因酒精相关原因离世的人数统计数据显示,酒精是15岁-49岁人群的第一健康杀手,每年酒精造成280万人死亡,而这一数据在中国有70多万,居世界第一。
文章图片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18年曾发布的一项报告提出,喝酒没有所谓健康剂量,喝下的每一杯酒都在伤害身体,都是在交健康税。在酒文化浓厚的我国,这个结论显然并不讨喜,在喝多喝少代表着利益和情义的中国酒桌上,滴酒不沾也不现实。小酌怡情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酒桌理念,至于大喝伤身,喝酒的人当然担心,于是五花八门的解酒方法应运而生。千奇百怪的解酒法老张的秘制解酒法是邻居家的一棵树,这棵树结出的果实形似鸡爪,远看像枯树枝,咬下去有一股甘甜味道,当地人称为「拐枣子」,相信直接吃或泡水喝可以解酒。其实,这是一味名为枳椇子的中药材,解酒的功效为历代中医所认可,如《唐本草》说它能「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
文章图片
中医药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解酒法,从很容易获取到的食盐到价值不菲的灵芝都在解酒领域有姓名。因为药食同源的理论,很多解酒方法所需的材料就是食物,长久以来以偏方的形式流传着。痴迷于酒精的美妙,受困于醉酒的难受,东方和西方的距离再次拉近,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人也在寻找解酒法。在古代亚述帝国,人们在宿醉后,会将鸟嘴磨碎,拌上没药树脂服用。没(mò)药(又称作末药、制没药、制末药)是一种天然药材,有特殊的香气,味苦而微辛,至少在吃下去的一刻,这种刺激的玩意会让宿醉者清醒一下。在人类的解酒领域,鸟似乎不太幸运,据说古罗马人会在喝酒后的第二天油炸金丝雀,这不是什么动物虐待者,而是因为他们相信吃下这样一只金丝雀可以解酒。
文章图片
还有更多解酒法似乎是在要求醉酒者自虐,比如醉酒后舔舔自己的汗水,在腋窝里夹一个柠檬,生吞一个鸡蛋,把脑袋以外的身体埋进沙子里……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到底多少人用了这些千奇百怪的解酒法我们不知道,但放到现在,大部分人都不会接受。生病了吃药,醉酒了为什么不能吃药呢?在了解身体代谢酒精的过程后,让人体面解酒的药物来了。「解酒药」的谎言每年春节前后,「解酒药」在药店销量走能迎来一个小高峰,打开网购平台以「解酒药」搜索,你也很容易发现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等世界各地的解酒神器。这些「解酒药」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剂型,成分多种多样,有枳椇子、人参、葛根、枸杞等传统中药材,也有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有姜黄素、水飞蓟素等植物提取物。别看成分不神秘,解酒口号倒是喊得很响亮。宣传海报用超大字号写出「千杯不倒,提高酒量、醒酒防醉、做醒到最后的男人、解酒护肝」等功效,产品详情页还有人体解酒原理的图解,科学的气息像蒸发的酒精一样扑面而来。但如果你仔细阅读这类产品介绍,可能会有些困惑:所谓的「解酒药」并不是像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这样的药品,大部分是保健品,有的甚至是食品或饮料!说好的药呢?解酒药呢?实际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检索不到任何解酒药品的批号,目前医学上并没有真正的解酒药品!但解酒需求却真实存在,于是不少保健品或食品通过擦边球营销,给自己披上「解酒药」的外衣,宣称具备解酒功效,这就是你总能通过「解酒药」这个关键词检索到解酒产品的原因。韩国的一款饮料一度成为解酒界的网红,这种包括枳椇子、刺梨和大米胚芽的饮料,据说占据了韩国解酒市场的半壁江山。2014年曾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警示,「夸大宣称解酒提神、缓解头痛等功效」。
文章图片
至于保健品,我国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不能宣传预防和治疗功能。相关保健品可以称「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但如果强调「酒前酒后服用解酒」,则涉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化酒为水的真相尽管没有真正的解酒药,但在营销和需求的影响下,以身试伪解酒药的依然不少。宣传内容大同小异,消费者的反馈却是两极化明显,在相关产品评论区总能看到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人说,效果好,会回购;有人说,并没有效果,感觉被骗了。到底有没有被骗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解酒原理。39深呼吸采访到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罗庆锋,他介绍,80%以上的解酒工作要靠肝脏来代谢: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会将酒精转换成乙醛,而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又变身为乙酸,最终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
文章图片
人体化酒为水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两种酶,它们的工作效率决定了酒精的代谢速度。这些知识点在「解酒药」的宣传中也会被提到,并强调产品中的某种成分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但事实是,这两种酶的活性跟人的基因、体质有很大关系,基本上是天生注定的,无法改变!曾经有司机喝酒后希望服用「解酒药」来应对交警检查,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交警部门回应,驾驶员是否存在酒驾、醉驾,是通过检验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判定,解酒产品对于酒后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会有明显影响。可是,为什么有人吃了这些东西会觉有解酒功效呢?事实上,除了肝脏,人体还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系统解酒,有些人去KTV吼几嗓子,在街头吹吹风或者上个厕所,会感觉清醒一些,就是因为部分酒精通过这两个途径代谢掉了。如果你酒后喝了一瓶韩国网红解酒饮料,所谓解酒的感觉,实际上仅仅是缓解了酒后的症状,和家人为你端来的那杯蜂蜜水、茶水或一碗清粥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好处可能是口感更丰富一些。对了,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心理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这些高价「解酒药」,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解酒的正确姿势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和段誉初次见面是在一家酒楼,丐帮帮主海量,文弱的大理国世子酒量就差多了,不过段誉有解酒方法:六脉神剑可以把喝进去的酒通过手指逼出去。这或许是喝酒的中国人最理想的解酒方法,但现实中没有这样的解酒神器,喝下去的每一滴酒,最终消解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别无他法。39深呼吸下面要提到的喝酒小技巧,或许会让你喝得舒服一些。喝酒前:不要空腹。酒精主要在小肠部位被吸收,在非空腹状态下喝酒,胃部的排空速度慢,酒精达到小肠被吸收的速度慢,酒精的吸收速度慢。喝酒中:不要喝太急。酒精进入人体后,身体会启动了代谢的流程,如果其代谢速度和吸收速度相等,人就不会有醉酒的感觉,如果吸收快,代谢慢,酒精无法顺利分解,就会出现醉酒。喝慢一点,给身体代谢留够时间。抠嗓子催吐是不少人尝试过的醒酒方法,这的确能减少酒精的吸收量,但催吐的感受并不怎么好,有时还可能造成贲门撕裂,导致胃部大出血,所以医生并不推荐这个解酒方法。喝酒后:多喝一些水,可以随你的心意加入茶叶或蜂蜜。当然,如果一个人已经喝到酒精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昏迷等迹象,别犹豫,赶紧送医院急诊吧!
文章图片
罗庆锋医生介绍,紧急情况下,医生会给醉酒患者进行洗胃、输液,两者都是通过减少体内酒精的吸收来达到治疗目标。红火的中国年,要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气,但不要伤害身体的酒气。这个春节希望你不要随意劝他人多喝酒,也希望你以茶代酒不喝酒或少喝酒,省下的那些健康税和智商税,多买几斤新鲜水果,给老人孩子们多包几个红包,何乐而不为呢?丨本文指导专家: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罗庆锋
- 碳酸饮料|日本最畅销的饮料:每年在中国捞金65亿,却被误认为是中国产品
- Stollen|我每年一定要做的面包,今年,你不要错过它!|Stollen
- 益气|每年中秋吃饺子,我家都包这个陷,健脾益气,适合易积食的孩子
- 扑鼻|自从学会黄豆这种吃法,我家每年做5斤,酱香扑鼻,做一次能吃1年
- 数字|康师傅方便面每年要用多少头牛?看到数字后,网友:不敢相信
- 茶叶|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为何每年还要花费2亿多,从印度进口茶叶?
- 开胃|5款香辣家常菜,开胃下饭,每年夏天都吃个够
- 居高|榴莲树每年结400多果实,为何价格依旧居高不低?看完总算明白
- 简单|冬天的萝卜这样腌,脆爽又下饭,我家每年20斤不够吃,做法很简单
- 烤红薯|这菜几毛钱一斤,软糯香甜,咬一嘴满口香,我家每年要吃上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