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刘伯温原本在元朝做官,可当时元朝腐败昏聩,他一气之下,选择辞官还乡。后来,刘伯温到深山隐居,渐渐和一些世外高人有了交集,他也变为别人口中的“世外高人”。
于是,朱元璋也听说了此人,传说他能够窥探天机,预知未来。朱元璋正在打天下,刚好需要这样的人协助,就将刘伯温请到应天,委任他为谋臣。刘伯温为朱元璋分析了天下局势,并向其提出一些建议,朱元璋全部采纳。在刘伯温等谋臣,以及一众得力武将的帮助下,最终朱元璋成功夺得天下,建立了明朝。可当皇位坐稳后,朱元璋却开始不放心这些功臣,想方设法要打击他们。在众多功臣里,朱元璋率先从丞相下手。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文章图片
朱元璋拿丞相开刀,其实就是想集中皇权,所以在这种大事上,他也询问过刘伯温的意见。之所以要问刘伯温,是因为他能“窥破天机”,因此刘伯温的意见,就代表着“天意”。当丞相是李善长的时候,朱元璋就问过刘伯温的意见,结果刘伯温建议不要撤换李善长。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听“天意”,后来还是把李善长给换了。之后,他又问刘伯温,胡惟庸、杨宪、汪广洋三人中,谁最适合做丞相。没想到刘伯温却说,杨宪虽有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应有的气量。汪广洋比杨宪的气量还要狭窄。至于胡惟庸,刘伯温将丞相比喻成驾车的马,他说胡惟庸当丞相的话,恐怕只会将马车弄翻。如此一来,他便将三个人都得罪了。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一听,既然这些人都不适合当丞相,就提议让刘伯温来当,结果刘伯温还是拒绝。其实刘伯温这样做,正是因为他看出了,朱元璋非常不满丞相这一职位。他知道谁要是坐上这个位置,将来必定凶多吉少。后来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这几个被朱元璋看中的丞相人选,最后都没有善终。当然,刘伯温也知道,自己如此明白皇帝的心意,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就算刚开始皇帝信任他,可时间一久,特别是朱元璋的皇位越坐越稳,皇权越来越集中,那么他就显得可有可无了。到时候,他也是会被清算的那一个。于是,刘伯温选择辞官归隐。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文章图片
刘伯温本以为辞官不再过问政事,自己也就安全了,谁知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他。当他生病的时候,胡惟庸带御医来探望他,结果吃了药病情更加严重了。刘伯温抱病去见朱元璋,告诉他胡惟庸曾带着御医来探病,而自己吃了药以后更加严重的事情。谁知朱元璋听后,只是轻描淡写安慰了几句。刘伯温这才知道,真正要他死的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他便只能认命。于是,在临终前,刘伯温叫来两个儿子,他让大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明史》记载:“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文章图片
通过史料记载得知,刘伯温让大儿子刘琏,把一本《天文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不能让子孙后代学习书中内容。为何刘伯温要这样做呢?他让儿子把《天文书》交给朱元璋,并且不准子孙看,是在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已用平生所学去辅佐他,丝毫没有保留。而且自己的子孙不会学习这类知识,他们会成为很普通的人。这样的人,对朱元璋是没有威胁的,没有威胁,也就保住了命。
本书|刘伯温临终前,为何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还叮嘱子孙不能看
文章图片
刘伯温可谓是真正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当胡惟庸还沉浸在当丞相的喜悦中时,刘伯温就早已预知到,他迟早会败。因为在交代完大儿子刘琏,让他将《天文书》交给朱元璋后,刘伯温又对次子刘璟说了一些话。同时他告诉刘璟,如今胡惟庸还在,这些话说了也没用,等哪天胡惟庸败了,再将这些话禀告给朱元璋。果然,没过几年,胡惟庸就倒台了。他被诛杀之后,朱元璋借题发挥,开始大肆清算功臣,最终受牵连者多达上万人。不仅是胡惟庸,连之前提到的李善长、杨宪、汪广洋等人,都无一善终。(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