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呼伦贝尔各民族美食构成多味餐桌
呼伦贝尔地域广袤,风光多姿,在茫茫草原与大兴安岭森林之间,珍藏着丰富多样的原生态绿色食材。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呼伦贝尔灿烂的文明和多元的饮食文化,为呼伦贝尔人的餐桌上提供了更多的美味,进而促进了呼伦贝尔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相互交融。
蒙古族的“红食”和“白食”
文章图片
奶皮
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香气沁人的奶茶,洁白香醇的奶皮,鲜嫩多汁的手把肉,焦香四溢的烤羊排,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蒙古族饮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富于蒙古族特色的民俗和礼仪文化,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饮食之中。
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品尝食品时,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全羊席上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鄂温克的多样饮食
文章图片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制作的烤“列巴”
【 蒙古族|呼伦贝尔各民族美食构成多味餐桌】鄂温克族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富饶美丽的兴安岭山林及其周边山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鄂温克族,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生活在草原上,从事畜牧业经济的鄂温克族饮食的核心就在于奶茶、奶食品、手抓肉及各种面食。用茶叶、稷子米或炒米制作的奶茶,是家家必备的饮品。生活在农区,从事农业经济的鄂温克人以米面为主食,以豆角、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和各种各样的野菜为副食。生活在兴安岭深处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尚保持着传统的渔猎生产,因此,其饮食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气息。在定居前,他们以狍子、鹿、犴、野猪等狩猎产品为主要的肉食来源,喜欢喝用驯鹿奶做的奶茶,喜欢吃“列巴”(面包),并采集各类野果、野菜。
鄂伦春的“天然饮料”
文章图片
桦树汁
鄂伦春族生活的区域河流、湖泊、泉水非常多,他们夏天喜欢喝泉水、河水,冬天则化雪和冰水,烧开之后饮用。随着对植物认识的加深,刺玫果、桦树汁等成了鄂伦春人最佳的饮料之一。
每年春季的四五月份是桦树汁最多的时候,只要在树根处轻轻地划一个口儿,树汁就犹如小泉般地流出,清澈透明,味道清甜,是极好的天然饮料。每到这个季节,孩子们便拿着桦树皮桶去桦树林里采取树汁,用刀轻轻划一个口,再插上一根草棍,桦树汁就会顺着草棍流入桶内,一会儿就能灌满一桶。
每到秋季,在河岸旁山坡上,红红的五味子成串挂在树上。妇女们带着丰收的喜悦采集五味子,并将其晒干储存起来。喝时,将五味子用开水冲泡,汤汁又酸又甜。经常喝五味子汤,不仅能解渴,还能提神醒脑,所以,鄂伦春人很偏爱这种天然饮料。
达斡尔族的“救命菜”
文章图片
达斡尔族妇女制作柳蒿芽美食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兴安岭南侧的嫩江流域,多分布于鄂温克一带。这里地表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柳蒿芽生长。达斡尔人称柳蒿芽为“库木勒”,也称“天下第一可食香草”。它是达斡尔族饮食里面的标志性菜肴,与达斡尔族文化息息相关。相传,生活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在危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柳蒿芽可以食用,并依靠它顺利渡过了困境,因此,人们也称柳蒿芽为达斡尔人的“救命菜”。
柳蒿芽食用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柳蒿芽炖排骨、柳蒿芽炖肥肠、柳蒿芽土豆汤、柳蒿芽猪肉馅饺子等,用柳蒿芽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是达斡尔人的拿手菜。至今,达斡尔人仍在延续着传统的饮食文化,每年春季,在嫩江沿岸的草地上,总会有三三两两的达斡尔族妇女哼唱着山歌“扎恩达勒”,采集着鲜嫩的柳蒿芽。
俄罗斯族的“列巴”
文章图片
俄罗斯族特色美食
草原之上,白桦林中,蜿蜒流淌的额尔古纳河旁有全国唯一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至今这里的俄罗斯后裔依然保持着俄式饮食习惯。俄式酸菜、“苏泊汤”、蓝莓果酱、奶茶……其中,最为独特的俄罗斯美食便是用传统发酵方式制作的“列巴”。“列巴”是俄罗斯族人们的主食,可以说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恩和列巴是以呼伦贝尔海拉尔垦区的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外加三河牛产的鲜奶发酵,沿用白桦木燃烧加热烘烤而成,里面松软,外焦而脆,散发着酒花的植物芳香味。
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如今,当地百姓仍然居住着俄式木刻楞,穿俄式服装,饮食上则中西合璧。在宴席上,既摆放刀叉和筷子,也准备面包、西伯利亚馄饨、米饭、馍馍等食物。吃到尽兴时,热情的女主人还会唱歌助兴,男主人就在一旁弹手风琴伴奏,优美的琴声伴随着悠扬飘荡的歌声,木刻楞里充满欢歌笑语。
朝鲜族的素食和腌菜
文章图片
阿荣旗新发乡朝鲜族妇女在制作辣白菜
阿荣旗新发乡是内蒙古唯一的朝鲜族乡,而东光村是新发乡最典型的朝鲜民族村落,村内建筑环艺景观设计别致高雅、艳丽清新,彰显着朝鲜族聚居区独有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有其鲜明特色,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朝鲜族历来以素食为主,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其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辛辣、爽凉、清淡。腌菜是朝鲜族喜爱的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芹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片、块、丝,用盐卤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口。深秋来临之时,是朝鲜族家庭腌制各种风味菜的季节,家庭主妇们互相帮助,彼此交流制法,像节日一样愉快地忙碌着。
血脉相连、和谐发展、互为依存,在呼伦贝尔,不仅可以感受到各民族情感上的交融,还可以领略到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多彩多姿。厚重朴实、代代相传、各具特色的呼伦贝尔美食,承载着各民族对于岁月和故土的记忆,也承载着浓浓的情感与文化。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日报》官方微信
采访人员:付饶(整理)
图片:蒋希武田国威韩金龙李绪江樊华
编辑:雪宁
监审:贾宇娜
终审:万飞李金田
监制:范宝全
总监制:张红杰
呼伦贝尔日报出品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