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蛤蟆吐蜜、豌豆黄、艾窝窝、姜丝排叉、焦圈……北京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菜佳肴。不仅有闻名海内外的全聚德烤鸭、稻香村糕点,还有老百姓喜爱的炸酱面、豆汁、糖糕、烫面包等等。老北京的小吃十三绝也深受人们喜爱。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从蓟燕古都到辽、金、元、明、清等朝,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地处华北北部,是中国中原政权的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交汇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中原王朝的北大门和战略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
老北京的小吃十三绝是: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蛤蟆吐蜜、馓子麻花、焦圈、糖火烧、面茶、豌豆黄、奶油炸糕、炒肝。
北京为中国古都,老北京小吃十分讲究,甜、咸、香、味、鲜。
如豆面糕把黄豆面蒸熟备用。把黄豆炒熟,加工成面,把蒸熟的豆面外面沾上豆粉后,把豆面擀成皮,包上红豆或红糖馅,然后豆皮外面撒上白糖,具有粘、甜、香的特点。这就是俗称“驴打滚”的家喻户晓的美食。
【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艾窝窝则是把糯米蒸熟,芝麻、青梅、玫瑰、瓜子、金糕、核桃仁等炒熟佐馅,包成即成一道美食。据说有位皇帝爱吃艾窝窝,称艾窝窝为“御艾窝窝”。老百姓不敢叫“御”字,就称呼其为艾窝窝。
面茶是老北京另一道美食。以前面茶多在午后出售。面茶为小米面或糜子面熬制而成。吃面茶很有讲究:“午后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一碗面香浓郁的面茶,撒上干姜、鲜香的花椒盐,再加上香油解开的芝麻酱,凝望午后阳光,慢慢的品尝米面的浓香,别有一番意境。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豌豆黄是老北京春夏时节的一道有名小吃,把豌豆去皮、磨碎之后,上锅焖烂过筛,放入糖炒制,加入石膏水、红枣泥、白糖、桂花等,搅拌均匀倒入砂锅中,冷却后出锅切成菱形块加入金糕即成。豌豆黄味道鲜美、入口即化,深受人民的喜爱。
“蛤蟆吐蜜”是什么东西?豆馅烧饼包馅时,轻轻收口,收口处朝外蘸下水、芝麻,烤制时将豆馅烧饼烤至金黄,蜜甜的馅料从裂口处溢处,鲜香诱人,人们美其名曰“蛤蟆吐蜜”。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姜丝排叉别有一番风味,把鲜姜去皮剁碎,面粉加入明矾,两料用凉水和面,温油炸制而成备用。或将面皮擀成薄皮,撒上淀粉,叠成条状,切成长约五厘米、宽约两厘米的叉条,两条重叠,顺切三刀,散开用温油炸制备用。把鲜姜丝用水熬开,捞出姜丝,放入白糖,锅中放入饴糖、桂花,将炸好的排叉入姜汁,熬出饴糖、桂花过蜜。咸味姜丝排叉为面粉、姜丝、苏打、盐,不过蜜。姜丝排叉的特点为酥、脆、香。
馓子麻花历史悠久,远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因其易于储存可以随时即食,秦汉时被作为寒食节取代熟食的食品,人们称其为寒具。馓子分甜味、咸味,口感各异。馓子麻花由面粉炸制而成,甜而不腻、酥脆爽口,是人们随口即食的美味食品。
糖卷果为山药、大枣调馅,油皮包裹蒸制五分钟,用温油炸至金黄色。炒糖色加水熬成糖稀状,倒入炸好的糖果,佐以白糖、芝麻即成甜、腻诱人的糖卷果。
糖耳朵又名蜜麻花,因其形状与耳朵相仿,故名糖耳朵。糖耳朵主要由面粉加红糖制造而成,油炸之后用饴糖浸泡过蜜,然而就可以对甜美的糖耳朵大快朵颐了。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焦圈是用水把少许的明矾、碱面、盐用水化开,倒入面粉中和面,揉匀后饧三个小时,然后“牵索扭捏成环钏之形”用筷子在油锅中搅动面圈,成型后的面圈炸至枣红色,吹弹可破,焦脆酥香,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糖火烧类似缸炉烧饼。以甜味、咸味多见。北京糖火烧以面粉、蜂蜜、白糖为主。有以红糖、拌以桂花、芝麻酱、食用油为馅,用烤炉烤制而成,晾凉后,放入木箱中闷熟、闷软。或把烧饼坯子贴至水缸制的缸炉上,然后用火烤制而成。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奶油炸糕为面粉烫熟后,分几次加入鸡蛋液,再分几次加入适量的白糖、香草粉水,揉匀备用。油锅中放入花生油或牛油、菜油,将烫面团摁成饼状,面饼膨起成金黄色,即成。吃时蘸上白糖,奶香浓郁,味道甜美。
豆面|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
文章图片
炒肝为把肥肠煮熟,用凉水去除掉肥肠外面的油,切成小段。熟猪油用大火烧热,加大料、黄酱、蒜泥、姜末、酱油,炒成糊状。猪骨汤烧热,放入肥肠、去除油沫。然后放入猪肝、蒜泥、盐,汤开后或勾芡或直接加味精,香味四溢的炒肝就做成了。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