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咸香江南猪油丸/余寿权


散文|【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咸香江南猪油丸/余寿权
文章图片
南方人素喜米食,除了正餐的米饭,还有大米制作的各种小吃。我的老家,江南小镇瑞安城关的大街上,就有一款传统米饼,叫“猪油丸”。
当然,温州城里也有许多米食品,比如矮人松糕、五味香糕、打绳米面、永嘉炒粉干,等等。某日,陪外地友人夜游五马街、公园路,聊起地方趣事,经典美食,我蓦然想起家乡的猪油丸,且有了立马要吃到嘴的冲动。商业街的夜市异常繁华,各色食物玲珑满目,吊人胃口。可转遍了前街后巷,居然没能找见那枚香喷喷,嚼起来有着淡淡咸焦味的小米饼。难道,此物唯我家乡独有?这也不奇怪,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对离乡的人而言,那熟悉而久违的滋味,犹如缕缕乡愁情丝,牵扯于唇齿间,游走在灵魂外,一经呼唤,便亲昵归窍。
早年,在解放路(俗称大街)与大沙堤巷交叉口的老银行大楼里上班,早餐我都是在街边小铺上解决的。一碗豆浆,两根油条,或几个烧饼,但是没有猪油丸。虽然那煎猪油丸的小摊,也在银行东边的路口。不知何故,当地人都不拿猪油丸当早餐,只视它为点心零食。那摊子,下午两三点钟开张,边煎边卖,到半夜才熄火收摊。夜幕降临,人们在大沙堤巷口,总能看见食品店旁的屋檐下,摆着的简陋的煤球炉,火苗平和却发出耀眼的红光。稍稍靠近,能看清炉灶上搁着的平底锅底,刷着厚厚的猪油,铺满饼胚,在火与油的煎熬下滋滋发响。夜空中,一种略带咸味的米香,恣意飘荡。路人只须轻轻吸口气,便顿觉心旷神怡,想入非非;心底藏着的莫名的馋虫,随之糯糯地爬将上来。埋头煎饼的大婶,属小镇上最常见的家庭妇女,个不高,白而胖,粗腰上系着粗布围裙,胳膊上套着白色袖套。头顶有盏白炽灯,电线是从她身后的店里拉出来的。灯影昏黄,胖嫂用锅铲把未熟的饼胚,挨个轻轻地铲了下。看一下老嫩,焦黄得若差不多了,则翻个儿煎另一面。中途,她也会浇点热水下去,盖上锅盖,捅捅煤炉,将饼焖熟。这猪油丸,其实就是油煎小米饼。主料,是城外上好的粳米,磨成的粉。制作时,掺进适量食盐,加热水搅匀成粉团;先用手指尖抓一小块,放掌心搓成丸状,再用掌根按扁成胚。然后,摆放在纯板油熬制的猪油里,文火摊煎,猛火催熟。成品的米饼,里面是白白的,松酥可口,外表却焦黄、硬脆,嚼起来巴嘎响,散发出锅巴似的原始香味。小时候,我们都叫此物为“猪油盐”,除了原料、味道跟猪油、盐沾边,还有就是方言“盐”与“丸”谐音相近。
猪油丸,在瑞安有多少年历史,我没有考证。据胖婶说,她是从婆婆那传承的手艺,她婆婆也是从祖婆婆手里传来的。她家祖居大街,摊子后边还有老宅。她也不是下岗女工,而是跟很多家庭妇女一样,不识字,没有单位,自谋生路。小镇上,似乎一直有此类熟食摊、小吃摊存在,补贴着许多家庭的生活来源。彼时小镇娱乐短缺,夜生活贫乏,后生儿们的最大乐趣,就是看电影,逛大街。挽着香甜女友,或狐朋狗友,勾肩搭背,走出西岘山影戏院,一路溜达晃悠,走过人气集聚的八角桥、县前头,到了吊桥头,瞧瞧东门外,路灯昏暗,人影稀朗,感觉甚是无趣,又转身逛回来。回到大沙堤巷口,正好肚子也饿了,看见屋檐下那惹眼的炉火,闻到扑鼻的香味,听到滋滋有味的猪油亲吻米饼的声响,便情不自禁地靠向前去。热气腾腾的猪油丸,人手两粒,用旧书纸半包着,边走边小口小口啃着。那淡淡的咸味和油腻,青春的乐趣和眷恋,就此留在了魂魄里。
诚然,那是深藏于味蕾的记忆。定居市区二十载,我几乎没吃过猪油丸,逢迎应酬,忙于生计,似乎已淡忘了那咸淡老味。有次,在市区长大的儿子陪他母亲回老家,回来说起瑞安有种米饼很好吃,外层焦脆,嚼着巴嘎响,里面却松软,带点淡淡的咸味。隐隐然唤醒了我的馋虫。我问妻子,大沙堤巷口买的?不是,北门外的。
某日我恰在瑞安,特地去了北门外。循着熟悉的香味,找到了那间铺子,临街摆着两个煤气灶,四口平底锅在吱吱作响,油气弥漫。店里四五个年龄不等的妇女,在忙碌着。店外围着翘首以待的客人。正发愣,一声“表叔”让我回过神来。店里的一位,是我的表侄女华妹。记得当年,靠种山园、打零工维持家庭的表兄,劳累成疾,缺钱不治时,留下了一堆孩子。华妹最小,六七岁,扎着两根小辫,拖着鼻涕虫。三十多年过去,她已然成了脸色红润,体态丰满的成熟妇女,我居然认不出来。香雾氲氤间,我们闲聊了几句,才知这是她婆家,婆媳、姑嫂、妯娌合伙开的店。她从山上嫁到北门外,城中村改造,住上了楼房,但是没了田园,就没有了生活依靠。于是,丈夫开了摩托车修理店,她便跟着婆婆做起猪油丸生意。她说,两个孩子上学,开支很大。幸亏,北门外眼下人气旺,猪油丸生意红火,一家子也算过得蛮顺境。望着华妹因满足而笑意盈盈的脸庞,我的眼前也有表兄病态而发黄的面貌,在不时切换。
临别,婆婆十分客气,包了十来粒刚出锅的猪油丸,让我带回去。回城路上,闻着浓郁的咸香味,我暗自感叹,幸福其实也很简单。
甚至,只需一枚名不见经传的小米饼。
庚子中秋南塘河畔
散文|【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咸香江南猪油丸/余寿权
文章图片
作 者 简 介
余寿权,别号集云山人,居浙江温州鹿城。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银行业四十余载,现退休在即,以写作自娱,有诗歌、散文偶见《温州日报》、《温州文学》《温州读书报》等报刊,及网络媒体。
【 散文|【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咸香江南猪油丸/余寿权】关注微信公众号jgyxcpt
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
投稿请附件发送个人创作简历和近期生活照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综合评比。本次征文不分等级奖,根据入围人数确定获奖人数,为不低于十名的金奖作者颁发印刷精美的“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金奖证书,获得奖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参加本次征文活动,即视为同意本征文启事的约定,评委组不再另行解释。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别忘了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