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的形成

1、战国七雄 , 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 。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 , 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七个诸侯国之中 , 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 。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
2、七雄的形成:到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 。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 , 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 。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 。齐国自公元前481年陈成子陈恒(亦称田恒)杀齐简公,专擅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 。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 。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 。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公元前333年,为楚所败 。
【七雄的形成】3、初期阶段: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 。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 , 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 。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 。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 , 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 。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 。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 。
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 , 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 。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 。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 。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 , 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 。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 。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
4、激烈对抗: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 。楚违背纵约 , 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 。赵灭中山 。国力强盛 。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 , 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次年,齐灭宋 。秦遂主谋合纵攻齐 。
公元前284年 , 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 , 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 。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 。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前260年 , 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 。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
5、结局: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 。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 , 但为秦所败 。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 , 统一天下 , 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

以上就是七雄的形成的内容啦,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