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北大失联博士后:对不起,从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选择和解

01

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 , “母亲病危 , 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仍拒绝回家”这一新闻事件了 。

江苏常州的一位母亲 , 吸着氧气躺着病床上 , 对采访人员说 , 在走之前 , 她最放不下的 , 是她今年50岁的小儿子——北大博士后王永强 。 后者在1999年博士后毕业 , 和妻子一起出国半年后失联 。 后来 , 在每天传播和网友扩散中 , 王被找到了 , 他在美国亚特兰大工作 , 只是他让中间人传话家人:“不要再找了” , 当被问及老母病危 , 是否回来和老人见最后一面时时 , 也只说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 ”

北大、博士后、寒门、病患亲情 , 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 , 很快成为了新闻热点 , 不同处境的网友们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致北大失联博士后:对不起,从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选择和解

----致北大失联博士后:对不起 , 从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 但我选择和解//----海南龙网生活频道 http://life.hainanlong.com

有人责骂“读了那么多书 , 却丢了良心”;有人感慨“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 所以不劝你大度”;还有不少人似乎找打了自己宣泄的闸口 , 讽刺“父母皆祸害” , 纷纷吐槽自己父母的种种不是 , 这其中有一篇章题为《我50岁 , 北大博士后 , 失落20年 , 母亲病危 , 拒绝回家 , 有谁看见我的伤疤?》的文更是因为谈及近年炙手可热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这一话题而被各***大号转载 。

坦白地说 , 详细读文章的内容 , 并无多大不妥之处 , 但我不喜欢文章的立意 。 近年来 , 随着电视剧《欢乐颂》、《都挺好》、《小欢喜》等的热播、心理学的普及 , 大家都爱拿“原生家庭”说事 。 好像 , 今天的我们走到这一步(通常指那些生命中过得不好的部分)都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造成的:我不够自信 , 是源自父母对我的某次打击教育;我缺乏安全感 , 是因为从小父母对我忽视;我是讨好人的性格 , 是因为父母偏爱弟弟 , 我只有讨好才能获得父母的爱;我害怕亲密关系 , 是因为在父母的婚姻关系里充满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