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进门先来20斤,一筷子夹10片

众所周知,火锅乃是一道红遍大江南北的美食,无论春夏秋冬,只要约上三五好友,去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火锅,心中的烦恼都会一扫而空。当然,吃火锅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北方吃麻酱,南方蘸油碟,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个习惯仍没有融合的趋势。不过,作为火锅派系的一个分支,羊肉火锅绝对是北京人的最爱,几乎每个老北京人都知道,涮羊肉乃是一道听名字就能让人口水直流的美食。
涮羊肉|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进门先来20斤,一筷子夹10片
文章图片
浙江一带曾出土过5000年前的陶釜,与其配套使用的,还有一个小陶灶,据专家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锅造型。后来,考古学家又在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挖出了一个春秋时期的青铜火锅,底部有一点加热过的痕迹。之后,火锅的造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功能愈发完善,越来越人性化。
涮羊肉|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进门先来20斤,一筷子夹10片
文章图片
据《魏书》记载,魏帝曹丕称帝初期,民间就出现了聚众吃火锅的现象,时人会把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放在锅中煮涮,捞出之后再佐以酱料,个中美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宋朝之后,火锅开始蓬勃发展,火锅店一个接一个地开了起来,这种热闹的吃法受到了广大百姓欢迎。
涮羊肉|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进门先来20斤,一筷子夹10片
文章图片
到了清朝,火锅一度被搬上“国宴”,据史料记载,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了一个盛大的宫廷宴席,他专门拿了1650个火锅宴请宾客,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大手笔。不过,对北京人来说,就算火锅的形式再多,也抵不过涮羊肉好吃。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效,对北方人来说,是最为平易近人的大补之物。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涮羊肉却不是普通家庭能消费得起的,若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吃也不会吃得尽兴。马未都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在文物收藏这一块,他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不过,马未都除了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层作家身份,这曾经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当年上山下乡之后,他就是凭借写小说才逐渐崭露头角的。
不久之后,马未都遇到了另外一个天才作家——王朔,在那个时代,他的笔触还不能被主流接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写出来的东西只能算是“流氓文学”。不过,马未都却是王朔的伯乐,在他的帮助下,王朔的作品终于在1988年得以发表,有着相同爱好的两个人,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一天,马未都约王朔、以及另外七八个人一起去吃涮羊肉,他一进门就要了20斤涮羊肉,给服务员吓了一大跳。要知道,羊肉的价格不低,平均一人2斤的吃法,绝对会花不少钱。然而,马未都却完全不在乎,彼时的他在文物收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他经济上,他早就实现了“独立自主”。
【 涮羊肉|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进门先来20斤,一筷子夹10片】后来,羊肉上齐了,马未都一筷子夹起10片肉,放进锅里搅了两下就塞进了嘴里,一口吃了个痛快。如今时隔多年,他仍能记起当年的感觉: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