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七夕会·美食

高邮湖大闸蟹,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口感紧实,肉嫩、香甜可口。
大闸蟹|七夕会·美食
文章图片
天转冷,吃蟹时节到了。去无锡吃太湖蟹,去巴城吃阳澄湖蟹,去溱湖吃簖蟹,唯有高邮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无须寻寻觅觅,不会吃成冤大头。
【 大闸蟹|七夕会·美食】高邮湖大闸蟹一直“实名制”,除地理原因,湖水好是重要底气。湖跨江苏、安徽两省,水域面积780平方公里。虽是“悬湖”,水面及部分湖底比地面高,但治理得当,苇滩很广,浮游生物非常丰富,很适宜养殖大闸蟹。此外,芦苇、菱、藕、麻鸭、银鱼、双黄鸭蛋等都是高邮湖特产。景色也佳:冬春之际,湖面浩瀚,天水一色,船帆点点;夏秋之交,湖面被分割成若干绿洲,湖边蒿草茂盛,荷花、菱角、芡实、浮萍依次排开,图画一般。美景、美味,但对大多数“阿拉”上海人来说,受阻于三百公里距离,或许只能向往多于实践了。
可对喜欢吃蟹的老饕来说,就另当别论了。著名美食作家沈嘉禄先生,就曾亲临高邮,对此蟹亦有过一番描述。今年,几位文友或许是受沈先生影响,趁参观新落成的汪曾祺纪念馆之际,抽空“参观”高邮湖大闸蟹,实地感受它的“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口感紧实,肉嫩、香甜可口”。其间,找了家靠湖的小饭馆,每人叫一对三四两的高邮蟹,配黄酒,在湖光水色、金风乍起中,品味“但得高邮蟹,不闻菊花香”。如此绝妙的感受,或许只在阳澄湖莲花岛吃蟹,才能与其媲美。
受之诱惑,我也适时驱车“赴宴”。今年此行,主因也在看望百年诞辰的汪曾祺老先生和他的纪念馆,其次才是品尝高邮蟹。小小的蟹店就在纪念馆斜对面,几只塑料大盆席地而放,各有数十只大小不等、背青肚亮的大闸蟹。背略驼,穿件皱巴巴衬衫,约摸50来岁的店老板,用当地话直白地告诉我,政府为让更多人了解高邮蟹,动足脑筋,时候一到,除常规开捕仪式,还有“汪曾祺笔下的高邮湖蟹座谈会”等。感叹这样的措施高明,忽而联想其背后高邮人养蟹、卖蟹的不易,“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瞎想”之间,老板从塑料大盆里随手拿了6只大闸蟹,装在漏空的尼龙丝袋里称分量,30元一斤,总共52元,算50元,每只蟹才8元多。不论蟹的质量,如今沪上这样的价钱或许只能买“面拖蟹”。论斤算,没有小菜场常见的粗绳子、厚塑料袋之类的“武装”,如此实诚,已让我感到温暖,他还不厌其烦地告诉我高邮蟹的吃法:冷水、放点姜蒸,可以去腥等等。更加温暖。由于行程原因,无法就地品尝,只得回家后立即实践,重温汪老之说:“我的家乡富水产。蟹极肥。”美誉与品尝之蟹极为吻合:“膏肥、脂腴、馥郁、肉嫩,”美哉。汪老朴素的鉴定,正被朴素的高邮人传承。陶醉岂有余言?(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