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首先要说的就是光禄寺
在咱北京东城区东华门大街的北京二十七中学早在明清那会儿这片儿是光禄寺的所在地,所谓光禄寺说白了就是一座宫廷大食堂,至于老北京人常说的最难吃的剩菜,光禄寺的茶汤,说的就是这个地儿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而光禄寺的茶汤并不是指老北京城庙会上的茶汤,说的就是这儿的剩菜,而光禄寺的饭菜用八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过期饭菜,非吃不可,因为打明朝就留下一规矩,甭管是大小宴会光禄寺的饭菜都得是头一天做好,然后再让相关人员检查一遍直到第二天才能上桌儿
由此可见赶上冬天饭菜都冻得冰凉,到夏天更是搁一宿就全馊了,但即便这样大臣们也非吃不可,毕竟老大请客,没人敢不给面子,结果一顿宫廷盛宴变成了一桌儿隔夜剩饭,大臣们都得谢主隆恩,接下来也就剩下跑肚拉稀了
养济院
鼓楼东大街往南有两条胡同,分别叫前鼓楼苑和后鼓楼苑,不知道的人都会以为它们是因为中轴线上的那座老北京鼓楼而得名,其实不然,在明朝万历到崇祯年间的老北京地图上可以看到后鼓楼苑在当时的名字叫‘孤老胡同’
所以鼓楼苑很显然是从孤老院演变过来的,而这座孤老院当年叫养济院,从名字就不难发现它类似于现如今的福利机构,养济园原本是收留孤寡老人以及残疾盲流的地儿,但是在明朝那会儿,即便是无儿无女,嘴歪眼斜,都未必能进的去养济院
原因其实特简单,就是因为钱,北京城里,天子脚下,养济院的条件还算是好的,即便这样也仍然面临僧多粥少的情况,据说没辙儿的时候一天就两顿饭,据说外地的养济院曾经还有一规定,凡是50到60之间,够收容条件的人都被拒之门外,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先自个儿要几年饭,过了六十岁才能进门
养济院的拮据让人不禁会想到官员的贪污,所以养济院的衣粮被纳入了十可笑的行列
挂羊头卖狗粮,教坊司
老北京东城区有一条本司胡同,本司指的就是教坊司,所谓的羊头其实就是教坊司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培养文艺工作者,说白了跟艺术歌舞团之类的单位差不多,据说这里边的姑娘们虽然不全是大家闺秀,但至少都是良家妇女
朱棣当年发动了靖难之变之后对不肯归顺的建文帝旧臣用了一损招儿,他让这些人家里的女眷全都到教坊司上班儿,并不是让她们唱唱跳跳,而是让她们充当官妓
据说当年达官显贵都以调戏尚书小姐为荣,所谓的尚书说白了就是指不肯归顺朱棣的礼部尚书陈迪和兵部尚书铁铉,他们的媳妇儿闺女都被安排到了教坊司,最终堕入红尘,正是因为这样教坊司因为挂羊头卖狗肉被纳入了京城十可笑,这些出自官宦人家的官妓,死后一律扔到胡同里喂狗,所以这教坊司就成卖狗粮的部门了
没听众的乐队,神乐暑的祈禳
在天坛的神乐署里还能听着复原的神乐署音乐,里头所用到的音乐都属于古乐器,也就是汉代以前就成型的,乐曲也自然不接地气,不过听懂听不懂的咱都能偶尔陶冶情操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在清明那会儿神乐署没有音乐的科普,从本质上来说给神仙听音乐还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操办此事,不得不说皇帝的想象力还真挺丰富的,明清帝王不光迷信,有的纯粹就是魔怔,紫禁城着火了就去拜火神庙,打雷了拜雷神庙,就连早晨起来一出门儿抬头看见乌鸦都得赶紧上庙里烧香消灾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当然了,也不可能净赶上倒霉事儿,隔三差五的也能发生点儿五谷丰登的喜事儿,但赶上像嘉庆皇帝那样的迷信皇帝他能一根筋的把功劳全算在神仙身上,到头来原本给神仙听的音乐全被凡人听了,而业绩却被神仙邀了功,所以用本末倒置来形容过去神与人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国子监学堂
国子监大伙儿都熟悉,熟悉到没必要介绍地址的地步,说起这座元明清最高学府的可笑之处,咱还得把话茬儿转一弯儿,转到皇家大食堂,光禄寺的粮库里,皇家大食堂光禄寺烙饼蒸馒头离不开面粉,但是这地方装面粉的面口袋与众不同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号称是最有文化的面口袋,因为它们都是用国子监学生抄书用的纸,缝合而成的,其实跟现如今的大学生一样,当年国子监里的天之骄子们也因为就业压力大不得不面对大材小用的现实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按理说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都应该成为县级干部,起码也能混一副县长当当,不过也有例外,很多人在毕业以后被调走写字儿抄书,据说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都出自国子监学生的手笔,如今看来,这些毫无创意的抄写工作还不如大学生卖肉更能体现自个儿的价值,也难怪国子监的学堂会被老百姓当成笑柄,虽然不是误人子弟,但确实是大材小用
都察院的宪纲
在清朝的地图上,御使们的工作单位都察院在闹市口附近,可能只能算是一个总衙门口儿,而在西边金融街有几条胡同,比方说学院胡同,按院胡同,按院胡同得名是因为这片儿过去有一按察使衙门,相当于一个法院,而学院胡同的得名是因为这儿原本有提学察学的衙门,监管科考
荒唐|老北京趣事,京城十可笑,浅谈衙门里的荒唐事儿
文章图片
文状元武状元都要在他们的监督下诞生,大到官员升迁,犯罪判刑,人事部吏部,公安部刑部,都要听都察院的意见,小到皇家粮食账本,北京四九城的保安都有专门的人管理监察
权利是把双刃剑,既能诞生海瑞,刘墉这样的御史大人,同时也能催生荒唐的欲望清朝末年京剧泰斗程长庚给自个儿立了一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走穴,可都察院的御史老爷偏要显摆都察院的权利,愣是把程长庚绑来唱堂会
没想到第二回都察院办堂会程长庚不请自来,站在台上唱了一出击鼓骂曹,底下的几个御史大人被骂得那叫一个灰头土脸,只能一边鼓掌,一边如坐针毡,这也给民间留下了都察院的宪纲,京城十可笑的素材
太医院的药方
地安门大街111号,113号和117号是太医院的旧址,不少人都知道太医院里的城慎堂,所谓城慎就是要求大夫遵守职业道德,既要诚实又要谨慎,但正是这俩字儿却成了太医们就给后人的一个笑柄,京城十可笑里有这么一条,太医院的药方
其实太医之所以谨慎过头并不是玩忽职守而是另有苦衷,因为他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所以开药都少了份量,于是就给后人留下了这么一笑柄,并不是医术有问题,而是在那个年代怎么着都不成
总而言之,北京孩子打小儿都听老家儿讲过京城十可笑的故事,现如今再次回顾这些历史感觉颇有韵味,而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京城十可笑,说白了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过这些尴尬可笑的事儿侧面也讽刺了不少现实问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