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在2020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上,《生死一课》成为最大赢家,获得本届大会金奖、最具人气提案奖及“央视网秧纪录原创扶持奖”。
本文转自:新鲜提案FreshPitch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李柯靓是在纽约学习纪录片的留学生。2019年5月她为调研死亡教育,采访到死亡教育家Shatzi Weisberger, 一位为自己办过“生前葬礼”的89岁老太太。在拍摄关于死亡教育的纪录片间隙,柯靓临时回家发现母亲自她出国后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即将离世。全家在过去一年里保守着这个秘密,而她一无所知。在震惊和痛苦中,她决定利用影像记录母亲的离开,反思自己的成长,并重新思考生死别离。
导演:李柯靓/制片:方昕
现场提案回顾
导演李柯靓因疫情原因无法抵达大会现场提案,由制片人方昕参与现场提案环节,代表导演讲述她的故事。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2018年的冬天因为错过爷爷的葬礼促使她在纽约开始调研死亡教育,她本想着暑假可以回家见见家里人,而下飞机后迎接她的不是爸妈和两个妹妹,而是她的叔叔。她独自一人在家待了三天,最后一天在爸妈房间偶然发现一个女士假发吊牌还有一叠厚厚的医疗报告,上面写着癌细胞扩散等字眼。
求学第一年家里为让她专心读书选择隐瞒她,妈妈时日不多随时可能离开。寒假期间家里人以同样理由隐瞒着爷爷去世以及葬礼的事情。这一切不光让她震惊、不解、生气还有不知所措,这些情感混杂一起,她当下不知如何处理,同时需要照顾两个妹妹替爸爸分担家务,以及珍惜跟母亲的每分每秒。导演决定拿起相机将这一切悄悄记录下来,这些珍贵影像使她们一家努力生活,积极寻找人生新的意义。
目前该片主要是由导演和制片人一起制作,也在积极寻找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加入她们共同完成拍摄。她们希望通过该片能让更多家庭在面对人生抉择生死的时候,可以再勇敢一些,可以有除沉默以外的决定,可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最亲近的人!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生死一课》将会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散文诗纪录片。在这个纪录片里,人们会感受到一步步抽丝剥茧般发现秘密的心理过程,癌症治疗的无望痛苦,等待死亡宣告前的压抑与沉闷。人们会看到传统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对于死亡的观念的碰撞,以及和西方新兴的死亡观念的对比。人们会关注到含蓄的中国家庭式的爱和爱意不流通的问题,以及年轻一代的心灵成长。
现场Q&A;环节
Q张 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 社会现实类节目组制片人 ):
首先我觉得片名起的非常好,中国人对死亡教育一直有欠缺,该片通过非常个人化的对于生死历程的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从片花来看可能更多的是心理状态的表述,想知道故事整体75分钟时长是怎样来架构的?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A 方 昕(《生死一课》制片人):
导演还有一些场景没有回来补拍,她母亲已经去世一年,她会回来跟家人再进行一次对话。她会根据死亡教育家Shatzi Weisberger的客观态度,重新认识生命,重新了解生死这个话题。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张 伟(阿里巴巴大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
我觉得该选题非常棒,创作团队应该坚持做下去,用真实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对家庭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对于社会来说也是非常有传播意义和价值的。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吴飞跃(上海大象伙伴影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CEO) :
该片的情感浓度非常强,刚才诸位评委老师说到几点问题的确存在,如果做一部院线级别长片预算需要重新考虑,在长片前提之下也是否有更多足够好的内容细节来支撑起这个故事,我很期待故事结构是如何设计的。此外,如果将死亡教育家的态度放到故事中,可能会对故事本身形成一种干扰,建议在该方面重新思考。“大象”非常愿意加入一起来拍摄,该死亡故事是关于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建议基于所有拍摄细节再去好好考虑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我觉得这将会是非常动情的一课!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
文章图片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 离开|关于母亲的离开 | 用纪录片《生死一课》 重新认识生命】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