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蔺相如聪明勇敢、胆识过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因为他能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从秦国全身而退。那么,蔺相如从秦国回赵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在说“完璧归赵”的后续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公元前283年,天下有名的美玉“和氏璧”被赵国赵惠文王收藏,当时秦国君主秦昭王也对这块美玉很感兴趣,但是碍于大国风范,又不能明着争抢,于是他便对赵国说:“我愿意用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虽然这个条件听起来很诱人,但赵惠文王却为此操碎了心, 其一是因为他不想将和氏璧送出去,但是又害怕秦国以此为由跟他们开战;其二则是因为他担心秦昭王出尔反尔,收了和氏璧却不履行承诺,最后两手空空。
这时候有人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是一个很聪明机智的人,说不定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蔺相如将局势向赵惠文王分析一番后,得到了赵惠文王的信任,紧接着就带着和氏璧出发前往秦国。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秦昭王确实对和氏璧爱不释手,看了又看,之后又传给大臣、宫女等人观赏,可却全程不提城池的事情,蔺相如看出了秦昭王的意图,知他是想赖账,于是灵机一动,上前道:“大王,这个和氏璧虽好,但是它身上却有一些瑕疵,我指给您看。”
秦昭王就将和氏璧交到了蔺相如的手中,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走到大殿的柱子旁,威胁秦昭王说,要是他不履行承诺将十五座城池划给赵国,那么他就当场把玉摔碎。秦昭王见他是真的愤怒了,于是急忙叫人把地图拿来,承诺要将哪些城池划给赵国。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但此时的蔺相如已经不相信秦昭王了,他说:“和氏璧乃是赵国重要之物,大王须得斋戒五日,我才能将它真正的交到您的手上。”秦昭王别无他法,只得依他所言。可是等秦昭王斋戒结束,蔺相如早就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他直言道,收到秦国的城池后,赵国会将和氏璧如约奉上。此时赵国军队早就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秦昭王只得放蔺相如平安归去。回到赵国之后,蔺相如因为护玉有功,所以深受赵惠文王的信任和喜爱,无人不赞其英勇机智。
故事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那么为什么老师不告诉你“完璧归赵”之后的故事呢?原因就是后面的赵国付出的代价太大,后面的赵国结局太惨。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史记》当中将蔺相如等人夸耀得非常好;作为一个失意文人,司马迁更是将廉颇这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失意英雄描写的非常伟岸。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完璧归赵这件事情。第一,在秦国随便发出一个外交辞令之后赵国就惶恐不安,这说明其实赵国相对秦国已经非常虚弱了;第二,蔺相如为了保住赵国的尊严和宝贝,最后只得以玉石俱焚来威胁秦王,说明当时赵国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第三,“完璧归赵”对于秦赵两国之间的大事真的有什么帮助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对于秦国来说,他们的核心利益是攻取赵国,而不是一块和氏璧;对于赵国来说,他们的核心利益是保护赵国的生存,而不是一块和氏璧。秦王之所以问赵国索要和氏璧,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和氏璧,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使得赵国在精神上折服。当这个战略目的没有达到之后,他很快就改变了策略。
在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秦国向赵国发动了长平之战。那么在这场著名的战役当中,厉害的不得了的蔺相如和廉颇都干了啥呢?可能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在长平之战当中被名将白起打得大败,力战而亡,对于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位大人物反而没什么印象。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在这样一场决定秦、赵两国国运的大战当中,作为一个平日里喜欢对秦王进行人生威胁的外交官是没有什么作为的。毕竟,秦王在千军万马当中,当然也不好让蔺相如拿着他的三尺剑来抹脖子了。所以蔺相如大约只能在这里干等着了。不过他的“刎颈之交”廉颇可是亲身参加了长平之战的,而且在其中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长平之战开始的时候,就是廉颇对阵秦国。对于廉颇在于白起对阵当中的战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这么记载的(注意,司马迁非常喜欢把某些人的事迹记在别人的传记当中,这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详细来说,是这样的:
【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大概意思就是廉颇作为名将与秦国对阵数次,没有一次成功的,要么是被白起杀了部下,要么是被白起打得大败。结果就是廉颇干脆不打了,就躲在城池里,让秦军在城池下面干瞪眼。注意,这时候与廉颇对阵的不是当时秦国最强名将白起,而只是一个一般的将领,叫做王龁。所以怎么说廉颇这名将的水平呢?
当然,战争不是为了争勇斗狠,只要能够打败敌人,哪怕是躲起来当缩头乌龟,那也是好办法。那么,后来廉颇在长平之战当中的表现又如何呢?由于廉颇打一个王龁都打不过,赵王让赵括来替代廉颇。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听说赵王换了赵括上来,秦王将白起叫过来了,而且王龁并没有回去,而是留下来给白起当助手。从这一点儿反应来看,我们是不是会想到:秦王更忌惮的其实是赵括?
而史记比较奇怪的是,到了这里没有记载廉颇的去向。是被辞退了?还是向秦军一样做了赵括的副将?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后来赵军被分成了几部分,赵括被包围的只是他自己带的一部分军队,还有很大一部分赵军守在他们自己的堡垒里面,秦军派了5000人去监视他们,他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赵括被包围,被杀死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到: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赵国|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因为真相太残酷
文章图片
看看,赵括在这里表现的也许不像一个名将,但是基本的战术素养是没有问题的。廉颇被王龁打一次败一次,但是赵括在陷入埋伏之后还能够立马组建工事来对抗秦军,“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这时候秦军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把赵括围起来。而赵括等的就是“赵壁”之内的赵军前来救援自己,但是却“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
也就是说,里面的赵军四十多天都没有出来帮助一下孤军深入的主将,可见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啊!不知道廉颇这时候是不是留守赵军后部的将领呢?他又是为什么不肯出战呢?最终“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此后赵国实力大减,并最终在公元前222年亡国。
可见完璧归赵后的故事,实在是不怎么光彩了,蔺相如和廉颇在赵国的国运之战当中,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最终赵国被秦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