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芳|巧女的双手,舌尖的美食


叶爱芳|巧女的双手,舌尖的美食
文章图片
桂花酒盅印
叶爱芳|巧女的双手,舌尖的美食
文章图片
龙母山状元粽
叶爱芳|巧女的双手,舌尖的美食
文章图片
鱼皮馄饨
9月下旬,“妈妈的味道”浙江省第四届民间巧女秀在临海举行。现场共有130余个“妇”字号展位开展,200多名妇女同台竞技。台州除了5个美食参赛项目,还展出当地特色美食项目20个。这些具有地域特色且制作工艺独特的美食,给游客们带来一场“舌尖上的美食旅行”。

“老板,我要一个状元粽。”
“好嘞,吃个状元粽,祝您孩子学业进步,以后高中状元。”
“这寓意好,老板我也来两个。”
……
活动当天,天下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游客享受美食的热情。在三门巧女叶爱芳的美食展位前,许多人排着长队等待龙母山状元粽出锅。
“这个粽子寓意非常好,但工艺很复杂。”叶爱芳的技艺是从公公那里学来的,“我们不希望工艺失传,参加比赛也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龙母山状元粽。”
叶爱芳今年53岁,是当地有名的巧妇。十多年前,她跟着公公开始学这门手艺。“你别看这个粽子看起来简单,包起来很复杂,一个小时也包不了几个,对叶子的硬度、米的湿度以及包的手法都有要求。比如卷叶子时一定要掌握好角度,角度有偏差就包不起来。”她坦言,自己刚开始学时曾无数次想要放弃,好不容易才坚持下来。
学会了包的技艺,叶爱芳又尝试改变粽馅的制作工艺,增加了许多时下流行的馅料,让粽子的口感变得越来越好。“村子里过年过节,或者孩子上学,我们都会包粽子送给大家。”叶爱芳的小姑子和儿子也加入传承状元粽技艺的队伍,“现在,我们准备申请非遗,希望状元粽的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除了龙母山状元粽,玉环巧女郑治娥的参赛作品九转回肠也获得了巧手美食奖。
郑治娥是安徽人,十几年前嫁到玉环市龙溪镇山里村。2012年山里村发展乡村旅游,她看到商机创办古早私厨,“我一直比较喜欢折腾吃的,以前看电视就喜欢看美食频道,看完后自己会尝试做,家人们都说好吃,我对做菜也就越来越感兴趣。”
经营了一段时间的私厨,因为二胎,郑治娥一度关了小店。2016年,山里村的乡村旅游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她将自家的落地房装修一番,重开乡村农家乐。
“以本土菜为主,因为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更换菜品。后来客人提醒我们开发新菜,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开发什么新菜成了难题,“我们这边吃海鲜没有优势,当时就很愁。后来我想到小时候跟爸爸去过山东,那边的九转回肠很好吃,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
在网上找出菜谱后,郑治娥和同为厨师的外甥开始研究。“为了这道菜,我们折腾了一个多月。山东人喜欢香辣,台州人喜欢鲜甜,为了调整到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我们不断实验,请客人品尝。”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九转回肠推出后,受到食客们的一致好评,“几乎每个到店的客人都会点。”
2017年,郑治娥带着九转回肠参加玉环“妈妈的味道”比赛获得了奖项。2019年,她又参加了台州市“妈妈的味道”比赛获得了巧手奖。

活动展出的台州20个特色美食项目,包括糟羹、蛋清羊尾、鱼皮馄饨、酒盅印等非遗传统小吃。
陈红的鱼皮馄饨,在玉环当地小有名气。在她的展位前围了不少的游客。陈红一边讲述着敲鱼皮馄饨的历史,一边利索地往锅里下鱼皮馄饨。她的身后,一名渔家女手拿圆木擀杖,取小团鱼肉敲成一片片小薄饼。她边敲边转动鱼皮,并不时撒些生粉。很快,一片玉色的小薄饼做好了。随后,她在鱼皮内包上猪肉馅,一捏,一个鱼皮馄饨便做好了。
十多年前,陈红下岗,寻找新出路,“作为渔家儿女,我想到了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敲鱼皮馄饨。”她联系同样下岗的姐妹,在坎门街道后沙海边一间厂房内,办起了鱼皮馄饨加工厂。
陈红的加工厂走高端路线。“首先,做鱼皮的鱼肉我选择当地的钓鳗,个大新鲜、口味更佳。其次,产品要有包装和品牌,我给自家生产的鱼皮馄饨起名叫‘红渔女’。”
陈红坚持抓品质、赢口碑、拓市场。在她的带领下,“红渔女”品牌越来越火,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十几万元,攀升至现在的500多万元。
桂花酒盅印,是来自路桥的一道特色点心,甜而不腻,糯而不黏。制作者陶丹丹是当地一家名为“土灶头农庄”的老板。她喜欢传统文化,致力于传承民间手艺。“我们以自己磨的糯米粉为主,用早稻粉勾兑,再以高品质的义乌红糖点缀。所有食品准备好后,搅拌均匀,反复搓揉,接着用小酒盅将拌好的粉制成一个个‘酒盅印’。”
【 叶爱芳|巧女的双手,舌尖的美食】家住临海城区的胡大爷和老伴,品尝桂花酒盅印后赞不绝口,“口感很好,还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责任编辑:泮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