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谕|清文宗临终留难题,慈安被慈禧轻松套路烧遗旨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文宗驾崩。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是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统一天下的权力,并下发''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应当说,这三件事对于他驾崩后稳定局势、推进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削弱慈禧势力的目的也很明显。
文章图片
可惜后来的辛酉政变改变了事情发展方向,未能如他所愿。文宗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还专门给孝贞皇后慈安留了一道密谕。密谕内容是这样的:“咨孝贞皇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诛死,以杜后患。钦此。”嘱咐慈安太后,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为,就让慈安拿出密谕,按祖宗之法治罪于她。
文章图片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但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在朝政大事上,还得是慈安说了算。相传,慈安还把文宗留下的密谕展示于慈禧,时不时敲一下警钟。加之慈安为嫡,慈禧为庶,在''嫡庶之分''的礼制束缚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绝不敢擅自主张。
文章图片
慈禧甘愿如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文宗临终前曾动过要她陪葬的念头,甚至有大臣建议仿效汉武帝处理钩弋夫人“立子杀母”的做法,以绝后患,是“才优于德”的慈安全力相求,才改留密谕。这种状况对于工于心计的慈禧来说,无论如何都不会维持太久。而慈安手中的密谕始终象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断送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所以,慈禧一直管比她小两岁的慈安为姐姐,一边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姐妹共同垂帘听政的局面,一边暗里地伺机而动。
文章图片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慈安身患小恙,连续服药数日,都不见效。慈禧太后听说后,也做出十分着急的样子,时时来探望。最后,慈禧太后干脆亲自守着熬了一罐药,亲自服侍慈安太后服药。结果,慈安太后的病第二天就痊愈了。慈禧太后陪着慈安太后到御花园散步,慈安太后忽然看见慈禧左臂上缠着一片帛,有些诧异,一再询问,慈禧太后才说:“前日我曾割臂肉一片放在你的药中同煎,聊尽心耳。”古人迷信,前人也曾有过割肉煎药的故事,于是慈安太后大为伤感,感动而泣道:“吾不料汝竟如此好人,先皇帝何为尚疑汝哉!”慈安太后感动之余,便取出密谕,当着慈禧太后的面把它烧了。
文章图片
就这样,慈禧太后扫清了障碍,除去了威胁,变得日渐放肆,事事专权,对慈安太后语多不逊。此时,慈安太后悔之莫及,但已为时晚矣。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年仅45岁的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 发酵|别忘了馒头只记得酵母,再加2种配料,白胖暄软清香,方便食用
- 蜂蜜|柚子蒸熟吃的功效,止咳、清热化痰、促进食欲
- 值得|分享几道清淡的快手菜,做法简单,而且美味,值得推荐!
- 下饭|萝卜不仅可以用来做炖汤,奶奶教我这样做,清脆爽口,超级下饭
- 地区|此物长的极像小龙虾,却是宫廷贡品,清朝皇帝一年也只吃得上一次
- 清汤|二哥今天做的鸳鸯火锅 耗儿鱼虾球午餐肉一大桌 清汤红汤都有大口大口吃真过瘾
- 水果|水果界的“灌汤包”,拿来做面包,清香柔软,早餐吃它养颜
- 清理|夏天多吃,每天吃一些,清理身体垃圾,变得更强壮
- 找病|忠告核桃不能与此物同食,吃了就是没病找病,却很多人不清楚
- 腊肠|清爽解腻醋溜腊肠娃娃菜